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VIP免费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_第1页
1/4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_第2页
2/4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_第3页
3/4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当前,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致使网络冲击着原本平静的校园,冲击着孩子们那纯净的心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思考之一:拒绝、默认与支持本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对于一所农村小学而言,约有21%的小学生涉足网路,并且大有增长的趋势。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家长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综合分析表明:约有80%的学生家长表示学生“不该涉足网络”,因而对此持反对意见;有近20%的学生家长对学生上网没有明确的态度,认为“可利用则用”,但最好还是“离网络远一些”;而支持学生上网的家长几乎没有。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对还是错?我们不难分析,网络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给予了很大的帮助:①拓宽了课程资源。②增大了知识储备。③激发了学习兴趣。④增多了与人沟通的机会。然而,却有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①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差,上网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网瘾而不能自拔。②有的个别网站上的内容是非法的,而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又较差,所以很容易误入歧途。③经常上网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导致视力下降。④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因此少年儿童很容易染上恶习,或者受到诱骗而吃亏上当。由此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涉足网络的危害显而易见,如果对此听之任之或置之不理,会使孩子们深受其害,而且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完全拒绝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难以适应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如果盲目支持则会使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而忽视了学习,这更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思考之二:关注、拨正与护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感也愈发加剧,因而学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这个问题呢?对于小学生涉足网络,教师应该倍加关注。无论学生涉足网络的原因如何,教师都不能对此置若罔闻,也不能“谈虎色变”,更不能小题大做,而应该正确对待、认真指导、悉心教育。1、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学生上网以此为基准,并一定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2、对于初涉网络的学生,要洞察其上网的动因,深入了解缘由,认真分析学生心理,以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到有的放矢。①不能盲目地一概否认。要正确看待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好处,并应对此给予鼓励与支持。如一个学生在上网时看到了这两则关于母爱的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他很喜欢,就记了下来。不久,在一次考试中,恰好就有这么一道题“写出一句你平时积累的关于母爱的名言”,这个学生当然答对了,后来老师还表扬了他。②给学生以慈母般的爱,做学生的贴心人,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学生网上活动的新动向。③做一个严父般的老师,时刻提醒学生“警惕、小心”,把上网“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3、对于已经沉迷网络的“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把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其次,要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征文、演讲、绘画、诗朗诵、设计黑板报、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歌舞等,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充实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强化班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教育效果。这样,以关爱感动学生,以正气战胜恶习,从而使学生对于上网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个准确的尺度,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网络,以浓厚的求知兴趣去利用网络,使网络真正“为我所用”。归根结底,面对小学生涉足网络,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当好学生涉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小学生涉足网络的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