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情绪绘本培养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摘要: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近几年来绘本广受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同时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也被发现,并被深入挖掘。绘本以形象的画面、简洁的文字、情绪情感的教育功能等特点日益成为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载体。本文通过幼儿情绪的发展、情绪绘本对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作用、情绪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讲述情绪绘本在帮助幼儿管理和控制情绪方面的价值,对情绪绘本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和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幼儿情绪调控;情绪绘本;幼儿情绪教学;一、幼儿的情绪概述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实际上生活质量的好坏、自身能力发展的高低、对社会愿意作出及能够作出贡献的多少,都与其行为气质的形态有关。对于幼儿来讲,主要感官上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相关的实体器官的发育已经完成,但心理发展包括与外界环境乃至社会的互动仍在构建。按照美国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乔治·贺伯特·米德的理论,儿童期是人的自我发展、逐步形成自我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理论中将儿童期划分为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2-3岁,主要受“重要他人”的影响,通过模仿其行为举止,学习了解他人行为;(2)游戏阶段,4-8岁,会在游戏中扮演好几种身边熟悉的大人角色;(3)团体游戏阶段,8岁以后,此时主要受到“概括化他人”的影响,会关注他人的角色与看法,并学习以他人角度看自己。而发展心理学家鲍尔拜认为,儿童社会化最初的和首要的方面是儿童情绪的社会化。现有心理学理论中,很多都认可气质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的基础,而根据KJSaudino在2005年发表的文章中对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等的研究,得出气质的遗传性因人而异大概占20%-60%不等的结论,这样,气质的塑造中剩下的部分都要靠后天的发展。气质的内涵中,情绪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维度,贯穿人的一生。在前述儿童社会化的时期,情绪发展即成为气质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所谓后天的发展,就切切实实地依赖幼儿时期家长及老师的培育。但这里所说的培育,并非强制干涉形式的、抑或统一实施形式的。毕竟各人的先天气质基础不同,研究表明新生儿即已经有活泼型、中间型、温和型等的分化。而后天情绪的塑造乃至气质的发展也应该采取引导的智慧的方法,一些家长或老师常采用的简单粗暴的强制方式显得过激不光可能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反面的影响。同时地,也很容易想见,不同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性格等主要直接外部环境也各不相同,统一制定和实施完全相同的引导教学,也很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浪费一部分资源和时间,何况本来情绪乃至气质方面的塑造也无须将所有儿童推向同质化,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机制、让他们学会对应不同内外事件产生的应激情绪进行自我疏导和平复的方法,才是既可行又有实际价值的思路。如若能找到一种方法,利于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将外部引导影响到处于气质发展关键时期的幼儿,并便于针对不同幼儿已形成的气质表现和情绪控制能力,实施不同方面的“修补型”作用,对各个幼儿的心绪发展进行良性补偿与完善,将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儿童情绪绘本的应用,正应运而生满足了这些条件。二、情绪绘本对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作用大家对情绪绘本应该并不陌生,特别是被一类称为“成人绘本”的读物,例如台湾著名的绘本作家几米的作品。从其广为流传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我的心中每天开一朵花》等作品中,大概可以对绘本这种表达形式的特质窥探一二。这种形式的作品,直观上将手绘图画与少量精悍的语句精心安排、有机结合起来,以绘画的比率为重。主要通过简洁笔触和饱和的色彩,更加容易由人的视觉接收信息并带动情绪。拉扎勒斯说:“情绪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儿童情绪教育的相关研究,多有肯定绘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帮助。绘本所具有的舒缓情绪的功能,不仅成人受用,更可在幼儿教育中成为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