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VIP免费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_第1页
1/3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_第2页
2/3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_第3页
3/3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重叠问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内容“重叠问题”。课前课后颇多感悟,现整理如下:【课前思考】重叠问题是三年级新教材新增的内容。这课有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即建立解决重叠问题的解题模型和体会集合思想。拿到这一课,我最初的教学思路是:体验感悟—抽象建模—实际应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真正掌握如何解决重叠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是如何去操作却给我带来了难题。于是我查阅了很多关于这课的教学案例和设计,发现老师们都注意到了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大多数的情境创设是表演呼啦圈或接纸条。多数教师的课后反思都认为不理想,情境创设与数学思考造成了脱节,课堂上热闹有余,效果却不如人意,课后一些学生仍旧弄不明白。他们的案例与反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周玉仁老师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是的,因为只有让学生经历“做数学”,有了自己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化”。由此,“做数学”可以看作“数学化”的一个基点,但是把“做数学”等同于动手操作,我认为是有偏颇的。呼啦圈虽好玩,但是作用有多大呢?纸条的重叠问题和集合元素的重叠问题虽然解题方法相同,但实质却是不同的。如何顺利实现这节课的抽象建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呢?于是我踏上了为“数学化”寻找基点之旅。【过程描述】一、利用图片初步感知出示动物图:狮子、熊猫、狗、青蛙、金鱼、乌龟、鲨鱼、鲤鱼和两个集合图。要求学生给这些动物分成两类,在地上生活的一类,在水里生活的一类。师生共同分类,剩下青蛙和乌龟。师:为什么剩下了青蛙和乌龟?生:他们即生活在水里,又生活在地上。师:那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即属于地上生活的一类又属于水里生活的一类呢?学生思考片刻后还不知所措,教师演示:把两个集合图重叠在一起,如图:生:老师,我知道了,可以把他们放在中间。(很多学生激动的叫了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他们放在了中间。)师:现在它们已经被分在哪里?(学生用即……又……说一说)师:我们来数一数,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有几种?(5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几种?(5种)这里一共有几种?(10种,学生脱口而出,又马上改正:应该是8种)师:5加5等于10为什么是8呢?生1:因为青蛙和乌龟即生活在水里又生活在地上。生2:青蛙和乌龟数了两次,要减去。(为了加深体验,我让学生又数了一次,把数过的划出来,结果青蛙和乌龟划了两次)1师:这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生:5+5-2=8(种)(让学生说一说算式里的各数表示的意义,其他计算方法略)二、利用文字建立模型出示题目:小明过生日了,来为他祝贺的同学中有4个是幼儿园同学,5个是小学同学,而小明妈妈数了一下却只有7个人?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把它当作智力题去猜,也很好奇,但是没有想到重叠现象。教师出示小明同学的名单)生:我知道了,两个同学重复的要减去。(所有的学生都轻松地笑了)师:你能像上面一样用图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动手画一画,填一填)师:画了图后感觉怎样?生:清楚多了。(列式计算略)师:像以上两题他们都有重叠现象,我们说它们是重叠问题。解决重叠问题,应该怎么办?生:把两部分加起来再减去重叠部分的,就是一共有几个。(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以上两题两部分分别指什么,重叠部分指什么)三、利用字母进一步抽象出示题目:文具店昨天进了4种文具,今天进了5种文具,有3种文具昨天和今天都有进,文具店一共进了几种文具?(要求:用字母代表文具,先画图,再列式计算)生:昨天进的文具:A、B、C、D,今天进的文具:C、D、E、F、G。师:为什么都有C和D?生:C和D代表重叠部分(昨天今天都有进的文具)学生列式计算。四、模型应用(略)【课后反思】课后,老师们对于这节课给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节课充满数学味。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是我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一、动手操作不是数学化的唯一基点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真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的真理只能是无本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为数学化寻找基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