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件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殿堂、鼓鼓囊囊”等词语;2、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法布尔对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的浓厚兴趣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策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新词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评价、齐读。2、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通过详细描写他(在田间寻找纺织娘)和(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的故事,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二】研读课文感受痴迷过渡:课文又是通过怎样的文字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要走近法布尔,让我们先走进他生活的村子自由读一读第一节,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讨论:填一填:走进圣莱昂,只见这儿到处(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的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一派迷人的风光。想一想:走进法布尔的故乡,你有什么感受?(这为法布尔爱上昆虫、研究昆虫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2、课文是怎样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呢?找出相关的自然段来读一读(板书:着迷)(1)寻找纺织娘找出描写纺织娘外形的句子?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歌声动听的纺织娘(体现观察仔细,对纺织娘喜爱至极)有感情齐读(2)法布尔是怎样得到这只纺织娘?从“三天前”这一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很不容易)3、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喜爱大自然、细心观察)4、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5、总结过渡:无论是捉纺织娘、放鸭子时观察昆虫,还是小心翼翼的包裹着小甲虫都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这是一种超乎平常的兴趣)感悟“鼓鼓”1、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中几处写到了法布尔的口袋鼓鼓的,找出来相关语句读一读。第5节:“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第10节:“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第11节:“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2、法布尔是如此的喜爱小昆虫,所以总是将衣袋装得鼓鼓的。面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他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的态度?3、总结过渡:尽管父母对于法布尔的兴趣并不支持,甚至是严厉的责骂,但丝毫没有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板书:迷恋)这是对兴趣的坚持不懈。罗斯丹这样评价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昆虫记》就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板书: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三】学习收获1、师:这是法布尔的雕像,我觉得法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