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和缺点世上的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由于疼爱,于是喜欢迁就孩子一概不管,或者就让着孩子一点。结果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一旦大了,也就根本无法管教了。这样的悲剧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当今许多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他们成绩的取得是与他们的辛勤苦练和汗水分不开的。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有一年两年的长远计划,也有半年或三个月的短期安排,而且还每天有每天的运动指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苦再累天天都要完成训练计划。世上五分钟热度容易,有始有终难。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惰性,遇到困难就喜欢打退堂鼓,而且还常自我宽恕:“明天再做也不迟!”成年人如是,孩子更是如此。因而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从小就应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坚持一贯的作风。一件事情决定了,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允许半途而废。孩子如无故中途退却,做一半就撒手不管了,就应受到批评。父母绝不可迁就、宽容。因为有了第一次迁就,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迁就;有了第一次的原谅与宽容,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原谅与宽容。因此,当父母在孩子的纠缠或要求下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者:“好吧!好吧!下次可不准了”。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五分钟热度或坏习惯的让步,就会造成孩子的任性。这只因为人多是怕困难,贪图安逸的。大人尚且如是,孩子更是如此。样样事情开个头,图一个新鲜,一旦失去了新鲜感,而遇到了困难,需要耐心和顽强时,就退却。在孩子们想撤退的时候,如果作父母的又在孩子的要求下迁就让步,那就不要再做了;或者:那就不要再学了。那事情就糟了。父母不敢严格要求子女,听任孩子。这个闸门一开,洪水就泄下来了。今天可以让步,孩子明天在新的事件上又可以要求你做新的让步。这时,父母即使想坚持,想严格一点也更加困难了。因为先例一开,再想要孩子遵守规定或制度,或者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要坚持,克服困难,把一件事情做得有始有终,把功课做完,就困难了。或者要孩子关掉电视,回房去做功课,都会行不通。通常,父母为孩子制定的规定和制度,对孩子们很少能遵守和实行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孩子总是想贪图自由,无人管束。想于什么就干什么。而作父母的由于对子女的疼爱,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而放松尺度,不敢严格要求。就是以法律来讲,如果总是量刑从轻,社会上不法份子就会猖獗,社会秩序紊乱。例如在大街和马路上汽车必须严格遵守城市交通规则。如果开车的人都乱闯红灯,必然会车祸不断。所以尽管城市交通规则对司机是一种约束,但是大家都必须遵守。教育孩子亦是如此。计划和生活学习制度,对孩子确实是一种约束,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有的父母在带孩子到公园里玩耍时,看见孩子闯到花圃里摘花也不喊住;或去喊了一声孩子不听,就听任孩子摘花。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讲社会公德心或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恶习,以致有的孩子长大后成了1犯人。所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父母对孩子都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守规矩,遵守学校或家里规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当然这在开始时会有些困难,看似不近人情。但只要父母坚持、循循善诱,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自觉遵守了。而且一旦戒除了孩子的任性,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就都会坚忍顽强。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呢?以下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不要言过其实在孩子不听话,而父母又想要他听话时,常会说:“你是个好孩子,应该听妈妈的话。”或“你是个乖孩子,不会这么做的。”父母当时说这些好听的话,完全是出于无奈,想哄孩子听话,变好,不再耍强。当然,如果孩子很小,还不大懂事,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听了这些奉承话,也许会真的听话,不再吵了。不过即使是这样,孩子养成一种只听奉承话的习惯,将来也会变得任性,听不得半句责难。但是有些孩子已经懂事,自己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会知道这是父母骗他的假话,实际上是说他不是个好孩子,没有听妈妈的话,于是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反正我是一个坏孩子!”孩子们喜欢听好话,也就是说喜欢被别人表扬、称赞。但是表扬、称赞必须切合实际,有事实。这样才能鼓励孩子进步。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