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温暖的手,等待着——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转化工作[摘要]随班就读学生的转化,首先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优点和特长。其次实施帮扶教育,渗透性教育,试着打开孩子的心绪,让他能融入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的善意,消除与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因为每个学生对于家长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和诚心,去唤醒学生的自信与自尊,那么,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关键词]伸出;温暖;等待;随班就读;转化我教过的学生有很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优秀生,遵守纪律的学生,还有与众不同的学生,那就是随班就读的张姓学生。一、学生情况介绍1994-1997年,我在武汉市长山学校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接手三年级,听好心人告诉我,这个班是别人挑选后不要的一个班,我想这属于正常现象,不然怎么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呢。三年级一班有一个张姓学生,他白净的皮肤、透着淡淡的红色,性格孤僻、自封、内向,沉默寡言,不与任何同学交往、玩耍。我经常看到他独自一人,背着红色书包,低着头,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学习上不主动,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他的桌子上每天空空如也,你叫他拿什么,他就拿什么;找他说话,只是点头或者摇头,不开口说话,也不抬头与人对视。他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显得他的存在与否都与别人无关。学校把他定性为“弱智”,作为随班就读的学生。二、学生现状分析(一)、个体心理原因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而是被自卑、孤僻等自身因素所影响的。过重的孤独内向使他不能正确表现自己的能力,一直不能展现自己的优点,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二)、家庭影响原因该学生的父亲文化素质低,单位的事情有一天,没一天的。无所事事时,不分白天黑夜的打麻将,经常把孩子锁在家里,不管不问,没有饭吃就饿肚子,偶尔到学校接一下孩子。有一次,这位学生正在上三年级,中午放学,他爸爸骑着自行车来接他,他爸爸扶着自行车,站在三年级教室外面,看到自己孩子收拾书包动作慢,还没有走出教室,开口就骂,恶语相向,个子小小的孩子自己背好书包,走到自行车边,吃力的爬到自行车后座上,当父亲骑上自行车后,才停止吼声和骂声,带着孩子离开了学校。母亲为了生计,日班、夜班轮上,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养成了胆小、内向、孤僻的性格,不会与人交往。上学后,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做作业,不交作业,不和同学玩,都把他看成是弱智,其他老师也没有怎么管教。(三)、学习诱发原因在学习上,该生属于不知道要怎样学习的那种,低年级时他的成绩很差。进入中年级学习,为了改变他的学习现状,我认真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和引导,以前老师教育也缺乏针对性,班上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四)、主观评价原因有一次,下班了,我从教学楼二楼经过,发现这位学生在班上影响做清洁的同学,我就走进教室制止,叫他回家,他根本不听,却仍旧我行我素。接着其他学生说:“老师,他是弱智”。学生说完,我觉得很奇怪,从没有听说“弱智”这个词,而且班上的学生当着他的面这样说,我就叫其他学生不要这样说,然后我就走了。其实,该生变成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越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三、教育措施(一)、降低要求,创设帮扶的学习氛围首先,教育全体同学不能歧视他,更不能取笑他、不理他,要像好朋友那样帮助他。其次,我请他妈妈到学校,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同时向他妈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