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游戏中幼儿也会有严肃的表现,但愉快是主要的+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由内在动机引起,游戏的目的在孩子心里就是为了“好玩”“有意思”“开心”,任何游戏以外的目的都是成人附加的,当幼儿为了达到游戏之外的某种目的进行游戏时,游戏则已经不是游戏。+自由的,又是受规则约束的对幼儿来说,游戏是自发、自愿、自主的行为,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和谁一起玩,是可以由幼儿自己决定的。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过程的展开、游戏手段的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体现了幼儿的意志,被迫按照别人的意愿进行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游戏又是受规则约束的,这种规则是幼儿共同协商产生的,能够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并在游戏中自觉遵守。+游戏是假想的,却从属于现实游戏是通过想象进行的,幼儿都知道她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是假的,不是真的。但这些假想却来源于现实,游戏中任何一种假想的情景都是幼儿对现实生活得模拟,有限的主题来自幼儿的生活范围、游戏的情节来自她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对现实的体验越深刻,游戏行为就越逼真。但是,这种反映是具有概括性和创造性的。+游戏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游戏是幼儿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以操作熟悉的材料而开展的活动。例如,学习下棋是探索,学会以后去下棋是游戏。+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其他可引起兴趣的材料+成人的允许,即幼儿可以自己有选择上述东西的权利+成人的行为是最低限度地参与和指示游戏+友好的气氛是幼儿感到舒畅和安全+环境符合文化习俗+游戏的指导意义在于发挥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潜在效应,并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是否以自主的态度在进行活动。其关键就是尊重幼儿。即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尊重幼儿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干预形态+外在干预和内在干预+外在干预(直接指导)是指成人在指导游戏时,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保持一个外在角色来引导、说明、建议、鼓励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在干预(间接指导)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平行游戏教师尽量接近幼儿,跟他们玩同一种玩具,但不产生互动,也不干预幼儿的游戏,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行为的范型+共同游戏教师参与幼儿正进行的游戏,但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成人只是配合,利用时机发问给幼儿以建议。+现实比照教师是旁观者,将游戏行为与现实行为相比较,从而诱导出现实生活经验,以影响游戏行为。+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当幼儿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游戏环境的创设者预先经验准备、保证游戏时间、提供空间与材料+游戏过程的观察者观察目的是了解幼儿,观察的态度是欣赏、忍耐、研究,观察的要点是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游戏进程的支持者材料的支持、语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