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复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糟糕现象:低年级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有认、有读、有说、有写、有讨论、有游戏,用这些丰富新颖的手段,力求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可获得的也只是当前的识字效益——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生字的音形义都把握得很好,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遗忘和错误,造成很多错字,别字,甚至于经过了反复多遍的抄写、听写、强调,仍是错误不断。出现这样糟糕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负迁移”的干扰。“负迁移”的干扰指的是: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或后面的学习对前面的学习产生了干扰作用。二、“学汉字”的难度。汉字的特点之一是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居多,笔画多,结构复杂,易混淆难掌握,给学习汉字带来很大的难度。三、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限制。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差,学习习惯还没能很好的形成,学习能力极为有限,很容易就产生负迁移现象,学习有难度的汉字就更不容易,不会写或写错是很正常的事。怎样攻克这些难关,帮助低年级学生牢牢掌握学习过的生字,减少混淆、遗忘、错误呢?不断复现所学过的生字,及时复习巩固,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一条捷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记忆的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受到这个启示:掌握规律,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好学过的生字。我们的复习方法一般有:以旧带新记忆字形、板书复现、抄写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归类抄写、组词扩词、说话写话、读课文,课后练习等。笔者在运用这些复习法的基础上,从复习的及时和反复这两个角度出发,发现用不断复现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一条捷径。复现,也叫重现,是指在教材和练习中多次出现学过的生字,反复出现在学生的视觉中,以利于复习巩固;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使用刚学过的字词,以及在平时的活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留心学过的生字。一、从人类记忆系统结构的分析理论看:不断复现,看多了,能形成清晰的视觉图像,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阿特金森和希夫林的有关人类记忆系统结构的分析理论中提出的多储存模型中认为,感觉存储是记忆的第一屏障,通过多感觉通道重复信息能够有力地强化最初的信息,其中,视觉记录是最主要的,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能够储存用来完成任务的视觉图象。《小学教学心理学》中就建议,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学策略鼓励孩子形成和运用视觉图象作为表征理解的手段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让所学过的生字不断在学生眼前复现,学生看多了,能形成清晰的视觉图像,这些生字被视觉强化,就能被正确地牢牢记住。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不断复现,看多了,能使生字变成熟字,有效达到强化的目的。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知,都要经历一个反复感知,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识字同样如此,生字,惟有与之反复见面,反复感知,才能真正变成熟字,进而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地运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很少会回生和用错的道理三、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新课标的精神看:不断复现,看多了,能少写,就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低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是手指神经还没发育完全,而且一个明显的性格特点是好动不喜静。总是用抄写,听写等既需要用手又需要安静下来才能完成的练习作业来进行复习巩固识字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有违他们的年龄特点,极易造成他们的身心疲惫和厌倦,如何能减轻其课业负担,又不耽误复习任务,就应该以“看”以“读”来弥补“写”,做到多看少写,多读少写,多听少写,积极响应“新课标”对识字提出的多认少写的精神。可见,不断复现所学过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在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是一条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捷径。如何走这条捷径呢?笔者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如下实践。一、在复习导入阶段中复现1.读生字卡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