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说课稿班庄镇中心小学李朝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蚂蚁在夏季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蝈蝈嘲笑蚂蚁。第三自然段讲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本文篇幅虽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这篇童话故事安排在第七单元里,是一篇讲读课文。从内容上看,本文旨在教育学生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从语文能力训练上来看,本组的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编者安排本课的意图就是围绕上述重点来进行双基训练,通过熟读,精讲、多练,将第一阶段课标落到实处,从而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2、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逐步加强学生平日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特别是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根据以上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以及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我拟定出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2、知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二点:首先就是能读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其次是熟读成诵。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于教学难点,由于年龄尚小,阅历极少,要透过这浅显的课文内容去明白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是困难的,因此,我拟定的教学难点是:知道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能有幸福的生活。二、说学情书面阅读对儿童来说,难点甚多,主要有识与读不同步,难读得流畅;语感差难读得入味;好动,难读得持久。因此,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把阅读视为一种乐趣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三、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因此采用恰当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去读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情境教学的创设,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所以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授课时,我在每个环节之前,都借助生动的导语,精美的动态课件来引导学生读、想、说、演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内心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2、表演朗读法。我选择表演朗读法,首先是由于表演朗读法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其二,本课是篇有趣的童话,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很适合演读。其三,低年级学生很有灵性,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因此本课非常适合用表演朗读法。在授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耳听,朗读,想象他们各自的画面在头脑中过“电影”,进而引导表演朗读时,把自己化做课文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感来,从而尽快达到熟读成诵的层面来。3、正误对比法。选择这一教法主要是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的。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如何让他们通过浅显而简短的故事去领悟蕴含的道理,我结合课文表达特点,采用正误对比法,通过两种动物不同过程和结果对比,让学生明辨正误,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四、说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课文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趣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领读、比读、演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五、说教学程序本课时的教学步骤主要是:复习——精读——拓展。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指导复习。这环节,我设计两道测评题:第一认读词语。目的是为了测评学生预习程度,为本节课识读课文做好准备。第二环节:指导精读。这一环节,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学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