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成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幼儿养成教育就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德育任务,以及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内容包括: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养成教育的问题没有大小之分,其实养成教育就是一种习惯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那么幼儿养成教育在幼儿健康成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习惯?从生理机制上讲,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要完成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的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习惯是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需要别人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所以,形成习惯就意味着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可预测的生活环境。其次,再了解幼儿养成教育在幼儿健康成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1、有目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各阶段饮水教育的要求。小班:引导幼儿喜欢喝白开水中班:引导幼儿主动饮水大班:引导幼儿科学饮水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制定各阶段不同的培养教育。2、有计划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各阶段饮水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小班饮水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水杯正确地饮水→教育幼儿在饮水时注意安全不边喝边说→引导幼儿喜欢喝白开水→鼓励幼儿按时喝水→引导幼儿主动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饮水需要。中班饮水内容与要求: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习惯→巩固正确的饮水方法→教育幼儿知道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要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大班饮水内容与要求: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能愉快、主动、自觉地饮水→教育幼儿不喝别人杯子里的水,懂得饭前饭后及运动后不大量饮水,知道出汗多喝水,感冒发热要多喝水,不喝过冷、过烫的水,不暴饮→教育幼儿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清洁饮水环境卫生,养成维护环境整洁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的制定各阶段不同的培养教育。3、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如: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主动参加各项活动,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培养幼儿尊重、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等。我们了解了幼儿养成教育在幼儿健康成长中起到了哪些作用?那要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幼教在养成教育认识程度的现状。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家长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重视吃和穿,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什么是理智的爱)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也存在重知识传授、特长教育,轻良好习惯培养的趋势。许多的幼儿园教育完全是让家长牵着鼻子走,为了满足家长暂时看到的表面知识,忽视了教育的真谛——“教育要回归本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其次,我们要了解养成教育是贯彻国家幼儿教育方针的需要。再次,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第四,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其次,在了解养成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养成教育内容包括: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那么养成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