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试题变化特点及高考复习如何体现课改精神一、几个观点1.教学即研究在座的各位之所以现在是、或者即将成为名师、特级教师、有经验受学生欢迎的骨干教师,是因为各位边教学边在进行教学研究。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都是教学研究者。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独立研究的主要方式集体研究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校本教研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学校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中考、高考我国靠什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美国也重视考试成绩有电影为证2.有课堂教学就会有考试不仅有考试,而且还有体罚美国是质量监测一、几个观点一、几个观点3.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第一要素:学生(包括基础、态度、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第二要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第三要素: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实教学方式学习态度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判断一节课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只能看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讲,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教学效果一定好,是好课。因为,新课程理论不是天生的,是好的教学成果的总结。从实践上看,我认为教学效果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①班上高考成绩一定比同类其他班级好;②能保持和提高班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一堂课优劣的标准只能看效果一、几个观点绝大多数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认为:对于学校课时安排确实于此;对于学科教学我认为则不是!新课程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实,它是一些受学生欢迎、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经验的总结。5.高考是课改的瓶颈一、几个观点课改是高考坟墓改革开放后的几次课程改革都推进了学科课堂教学的发展。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1.设计原理(1)适纲性原则几乎所有的正规考试,都有法规性、纲领性的文件加以制约,命题时试卷的设计都必须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循规蹈矩,遵纲守法,这就是试卷设计的适纲性原则.有关考试纲领的制定,对考试的实施来说,是属于过去时的行为.尽管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出现“教育实践”与“考试纲领”之间不完全协调的现象.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考试的试卷设计中,也不宜过分墨守成规.(2)整体性原则如果不重视整体性原则,而是把设计的重心放在试题上,孤立考虑每道试题的功能、难度、特色等,这样就容易把许多能够很好考查能力的试题放在一起组成试卷,使得全卷难度提高.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1.设计原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能完成少量试题的解答,不仅会导致考生的成绩分布不好,缺乏区分度,而且有些试题,考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在考试中形同虚设,多好的考查功能一点也发挥不出来.(3)度量性原则实行度量性原则主要体现的是正确处理好层次性与综合性的关系,对各个考查项目,都应当有明显的层次要求,层次也就是一种“刻度”.试题难易梯度的排列也是一种层次.在试题的难易梯度的排列上,适当颠倒,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置于容易题的前头,使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提早遇到障碍或挫折,借以测量其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在学科考试中拓展了试卷的度量范围,可视之为在试卷设计中应用度量性原则的一种体现.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1.设计原理(4)适度性原则试卷设计的过程中,虽有定向性,但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可知性,几乎处处充满着一定的弹性.如要求难度为0.55,双向细目表的设计(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等.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1.设计原理每一项任务的达标要求,几乎都可视之为模糊集.这就使得在试卷设计中不必实行准确性原则,也不宜实行模糊性原则,而应当实行“既防止偏颇过度,又防止偏颇不及”的适度性原则.(5)导向性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考试的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而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使考试有良好的导向,除注意试卷难度适中外,最重要的是要求试题测量的内容和目的应体现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