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学案测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号前。)1.曾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黄帝B、尧C、舜D、禹2.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的原因是A、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B、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C、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3.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是得益于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都江堰D、大禹治水4.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制度产生的A、奴隶B、禅让C、分封D、世袭6.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改革运动,它发生在:A、齐国B、楚国C、魏国D、秦国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B、商C、西周D、春秋8.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是①政治动乱②奴隶起义③遭遇水患④外族入侵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A.郑国渠B.都江堰C.六辅渠D.白渠11.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1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的大力拥护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13.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1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B.秦C.晋D.楚15.商朝最后一位国王是A.夏启B.夏桀C.商汤D.商纣16.“大禹治水”治理的“水”是指A、长江B、黄河C、淮河D、珠江17.“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18.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A.夏桀B.商汤C.周厉王D.周幽王19.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九鼎”象征着A.王权B.财富C.王宫D.武器20.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离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失,你知道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人类的此水利工程修建于什么历史时期A.春秋B.战国C.秦朝D.蜀汉.21.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A.李冰父子B.刘备C.诸葛亮D.郑国二、简答题22.请你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方位吗?23.“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些人物?24.列举夏朝、商朝的建立者三、综合题25.阅读下列材料:(15分)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请回答:(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4点)(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请回答:(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哪些人?此结构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哪一项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3)说说与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的西周两种制度之间有何关系?①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