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反思语文组何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既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又是一篇不落俗套、格调清奇的散文,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有一种创新的思想在。具备了创新思想,也就有了改变自我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要好。在解决字词这一块让学生不被动,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时候能够深刻,我打算采取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解决的方式,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去读,多让学生去说去感受。首先加强诵读,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适当时候才做点拨。第一遍听读: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第二遍自读:自由诵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我体验。二、采取小组解决方式。全班分成四组,分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积极思考、讨论等待其他同学质疑探究。采取竞争的方式,对于别组提出的疑问,看那组不需老师帮助解决得好。并且登记那组向他组提出的问题又多又质量高。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老师讲解的知识都由学生解决了。学生独到的思维找到提纲挈领的问题,如第四段中,有第二组的学生提出要第四组的同学解答:本段中的“悲夫”到底悲什么?学生用心思考,讨论,竟自行得出了答案。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自动学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一定能将古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探究更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