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潮流指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教育质量,这是国家首要领导人都在关注的问题。今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讲了这样一段话:“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个是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第二个是转变高中教育职能,高中毕业生只是普通高中,不考大学就没有任何技能进入社会”。特别关注的是韩国,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2013年2月就职,但5月底就出台了《快乐学习,逐梦成长》的新教育政策:减少每班学生人数。教科书编写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为核心,使学生爱不释手,能自我阅读学习,不必另找参考书或私人补习。去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了“教育第一”的全球倡议行动。这项全球倡议行动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公平,不论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第二是质量,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是强调价值观教育,强调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通过分析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笔者发现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指向有以下几个指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这几个方面是目前各国提高教育质量关注比较多的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和个性双重发展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出现以个体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第二个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而服务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就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基于学生的全员和个性化发展。目前,美国联邦教育部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美国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其中很多学生提出来对教师的评价,认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的好还是不好,还有的学生提出来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俄罗斯教育部长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里面提到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以根据能力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韩国的教育改革里,有一点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初中三年期间,要指定某一学期不举行任何考试,让学生在没有考试、没有成绩评价压力的情况下,借由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充分尝试自己的职业性向。韩国首尔教育厅宣布,将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做调查,自今年6月开始实施。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家庭生活满意度、对自己满意度及综合满意度,并且公布了调查结果。第一次调查的满意度是62%左右,但是首尔教育厅认为现在满意度虽然低,但这一方向将引导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考虑学生的快乐。法国从2010年秋季就已经接受所谓“新高中”教育,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等。这都说明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中心。2、以价值观为导向:心理与生理健康成长其次是价值观的选择。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的导向,归根结底就是: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国家/世界。韩国提出学校教学要将更多品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培养学生一些重要价值观与态度,比如说同理心与同情心、诚实、责任。新加坡的价值观教育导向跟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生存导向,到效率导向,再到能力导向。2011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将这个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法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规划法》,目的就是建立公正的、严格要求的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平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