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探寻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学生写作兴趣【摘要】长久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的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探求新路,这是我们农村教师的共同职责,要让学生想写、乐写、善写。我们要努力探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把学生放飞到创新的天地里,给学生一片亮丽的天空,在作文时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生活积累;多媒体技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事实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错别字连篇,感情虚假。这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更影响了他们成长,做人的方方面面。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我们要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撑起一片创新的天空,让学生想写,乐写,善写。一、重视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目前,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无话可写,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知识面太窄,生活经历不丰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丰富学生的“素材库”,才能为学生作文的创新打好基础。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回忆自己的学生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得法于课内,开拓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做好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阅读能为学生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因此,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等途径积累直接性习作素材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间接性习作素材。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书海中积累实用的语言材料,积淀丰富的语感,积聚人生的感受,提取阅读的精华,内化吸收。在这次教育现代化创建中,我校的校园文化主题就是书香校园,孩子们在树下、走廊里、图书室里开心诵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好书净化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名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校园里贴上这样的标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时,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还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长期以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语言材料,偶尔也能“语出惊人”了。第2页二、体验生活,丰富写作内容常言道:生活即语文。学生的习作训练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才能言之有物。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我深知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于是我决定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我们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是城市的孩子所没有的,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