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一课时)主备:董庆祥课型:文言文阅读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课文节奏。3、翻译文章第1、2段及重点词语,理解两段所写内容。【学习重点】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疏通文意,把握重要文言字词句。【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相关链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二)知识预习1、字音、字形、字义。2、反复诵读课文。二、课堂探究(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作者简介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2、背景介绍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1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3、文体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述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然而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感情1、正音: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怒号há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四)结合课文注释,合作翻译1、2两段:翻译见课件。(五)阅读第一节思考: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盛况及写作的缘由.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六)阅读第二节思考: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3、假如你登临此楼,面对此景会有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三、课堂训练:《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课外拓展】1.背诵、默读、理解课文。2.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2段。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