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素情境导入授课人班级内容日期:月日学校:授课人:班级:三()班学科: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标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内容:教材108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丰富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重叠”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完整形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活动引入,初步体会“重叠”。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脑筋急转弯”,引导学生在“猜测-推断-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重叠现象。尤其是他们在用语言描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重叠”现象便完整呈现在他们面前。2、合作探究,在活动中形成概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画图活动。让学生产生矛盾,引起冲突,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讨论、探索、分析。在活动中,1、激趣导入:脑筋急转弯A、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参观上海世博园,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园了,这是为什么?(外婆妈妈女儿)B、叔叔在银行排队取钱,从前面数叔叔排第4,从后面数叔叔排第5,你们算一算队伍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8个人)2、导入新课:这两个问题都是重叠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妈妈在这里的身份重叠了。她既是妈妈又是女儿。第二问题中叔叔排队的位置是重叠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重叠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数学广角研究生活中像这样的重叠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方式,高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探究新知5分钟17分钟课堂小结15分钟巩固新知学生们不仅一步步揭开,并自然而然的建立起重叠的概念。同时,在这一活动中,我除了完成上述任务,更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领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检验反思”的完整解决问题过程。3、综合训练,体会集合思想。以课本练习为基础,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研究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对刚刚学习的“重叠”概念进行理解与运用4、拓展提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在学生充分把握了“重叠”的含义学会借助集合图来表示其中的关系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高训练层次:a.文字题直接列式计算b.对例题各种猜测情况的可能性的评价中,通过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充分理解重叠思想,体会集合的意义。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关注全体落实不够。由于学生多,调控难度大,再加上课堂内容密度大,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很难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2、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还不够充分。在每个环节,尽管都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开交流与评价。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些交流合作探究,体验过程:PPT出示教材例一:1、收集数据。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2、发现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得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个小组?)3、小组合作探究:在这张统计表中我们能比较清楚地发现参加语文兴趣小组有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9人,其中3人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你能不能用画图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有3人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4、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巡视指导5、组织交流(1、引出集合圈,介绍韦恩图。2、列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策略。)刚才我们借助韦恩图很快就算出参观总人数,韦恩图真了不起。1、我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韦恩图,现在就帮动物学家一个忙吧!PPT:把下列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教材练习1P110)(1)一起说说每种动物的名称。(2)生翻到书本P110先填一填(3)集体反馈,强调中间部分表示什么?3、文具店进货的问题(教材练习2P110)PPT出示师:谁来当当小老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天的进货情况。生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