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周练试卷2015.6.3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12分)①心灵需要适时远行。②秋高气爽的星夜,一杯清茗,几卷美文,通过他人的笔去A(领略领会)大千世界,做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让心灵突破世俗的樊篱。③在这信马由缰、(suíxīnsuǒyù)的行程中,三毛开始在撒哈拉大沙漠里讲故事了,笛福在无人的荒岛上编排着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剧本,C……④在这样的心灵远行中(mànbù),不仅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B(污染沾染)上飞扬的尘土。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2分)A处应填:B处应填:3.找出本文中的病句并修改。(2分)第句,修改意见:4.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联系上下文,仿照语段中的句子结构,在C处续写一句话。(2分)5.学校文学社准备周三下午第三课请全体成员在会议室召开一次名著阅读座谈会,请你拟写一则通知。(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①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6.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爱莲说》,完成各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植:(5)宜乎众矣宜:9.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0.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7分)埃博拉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杀人机器①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也十分罕见,1976年在埃博拉河地区发现了这种病毒,其可在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之间感染,并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致死率最高为90%。通过近40年的科学发现,医学研究人员仍然没有找到能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方法、没有标准的治疗程序、没有预测其流行的扩散模型、更没有疫苗。医学专家给出的答案就是让人们不要对埃博拉病毒产生太大的恐惧情绪,如果不幸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就应该卧床休息,隔离感染人群。②1976年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出现了两个版本,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毒株,其中一种是苏丹埃博拉病毒,另一种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后者也被称为埃博拉病毒,前者又被称为苏丹病毒。在苏丹爆发的流行病毒事件中有284人感染,其中151人死亡,死亡率为53%,而在扎伊尔爆发的感染事件中,318人受到感染,死亡280人,致死率为88%。埃博拉病毒虽然没有特别的治疗的程序,但是有个经验定律可以使用,研究人员发现肥皂可以杀死它们,即便这样我们仍然不可忽视其传染性。③埃博拉病毒毕竟是引发全球关注的病毒,医学专家的任务就是防止其扩散,事实上我们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控仍然处于很低级的水平,因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身体,如果要防控埃博拉病毒,就要穿着可防生化武器的防化服,全身都要与感染物体隔离。如果埃博拉病毒感染了某个个体,就会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可让你的免疫系统发生混乱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有研究指出埃博拉病毒是自然界中完美的杀手,可与免疫系统“联手”杀死自己。④大约一半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这是因为患者身体内已经失去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