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幼儿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使其能够按照美的规律获得全面发展。然幼儿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美的欣赏、感悟缺乏经验,且表现出来都是直接的、直观的,所以能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同样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一、借助情境引导幼儿感受美美的感受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和反映,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对美的理解能力,感受美是理解美的前提。在区域活动中,首先为幼儿设置区域,有效利用走廊、平台、活动室、午睡室的空间,划分好区域使幼儿分散开,由于人员的分散,活动时就显得安静,引导幼儿感受到安静、整齐的美。其次,在区域划分好后,依据主题提供给幼儿一些色彩鲜艳的活动材料,如《秋天》这一主题中,落叶拼图区、绘图区、展示区、秋天的故事绘本区等,孩子们看着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落叶和五彩笔,往往会爱不释手,对落叶拼贴画特别喜欢,此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色彩鲜艳的美和创造图案的美。再次,在活动时还可以为幼儿放一些轻音乐,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往往会自我陶醉,享受着音乐的美。二、借助交往引导幼儿感受美人际关系中的美,是在人际交往中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心理体验。而人际关系中的美感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幼儿园的美育中,要重视培养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其他成人之间和谐友爱关系。如小朋友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可以引发他们对老师的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等等。在区域活动中,一旦发现幼儿之间相互友好、互帮互助的行为时,我会及时表扬让所有幼儿知道。如有一次,毛毛爱看《天堂的问候》,可小卿想做小熊拼图遇到了困难,正在发脾气。毛毛就放下绘本,帮小卿先做拼图,然后两人一起看绘本故事书。活动结束评议时,我把这件事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讨论,孩子们都说毛毛做得对,平时要和同伴一起玩,大家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久而久之,通过引导孩子们逐渐感受到大家在一起玩的快乐,感受到了同伴之间友好关系的一种美。三、借助材料引导幼儿区分善恶、美丑人类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培养幼儿正确地感受这些客观现象是当前对幼儿进行社会美感教育的重要课题。如打架在一些文艺作品里有时是英雄行为,但发生在幼儿之间和社会生活中就是丑陋行为。如有些幼儿学会了骂人;还有的幼儿喜欢在群体中称霸;有的幼儿学会了拿别人的东西;有些幼儿养成了浪费的不良习气等,这些都是由于幼儿在其美感能力未成熟的情况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所致。可见,培养幼儿学会正确的美感是对其进行美育的重要方面。在区域活动中,我常会和孩子们一起看图书,引导他们分清文艺作品中的一些善恶、美丑。如孩子们对书架上的西游记非常感兴趣,在看的过程中,我让他们区分其中的一些角色谁美、谁恶,孩子们马上会说:“白骨精太坏了,要吃唐僧!”还说猪八戒馋嘴,唐僧太好心容易上当受骗,孩子们都喜欢孙悟空,因此常会在自由活动时,拿来金箍棒,模仿孙悟空的动作。四、借助区域鼓励幼儿表现美幼儿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往往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搭设了一个小舞台,让幼儿自由地在“小舞台”上表现。孩子们在“小舞台”上,会自由地做各种动作,也会表演木偶、听音乐跳舞等,把自己对美的理解大胆地表现出来。在这个“小舞台”上,孩子们的性情得到了大胆的展示,胆大的孩子会做各种动作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胆小的孩子则悄悄地跟在后面,显得很害羞。无论怎样,孩子们内心都得到了愉快的体验,有了表现美的欲望。五、借助规范引导幼儿评价美在美育过程中,能否培养幼儿学会正确地评价美,是衡量美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可以讲,幼儿能否正确地评价美,也是其审美能力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然而幼儿受其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美的评价往往是粗浅的,并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