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2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我力争做到课标与教材的统一,课标一再强调语文教学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而这种实践不是题海里的反复操练,而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遵循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获得语文能力。因此我在授课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按照“导---读---悟---赏---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通过朗读、欣赏、感悟、拓展和迁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积极、愉悦、轻松和主动的状态,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真正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总体把握词的内容。②积累识记字词,了解词的相关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①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的形象,深化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②体会词中比喻、拟人多种修辞的艺术效果感受词的意境,深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伟大豪迈的气魄,激励自己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重点: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词的意境。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指导自己今后的写作。教法设计: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摘抄法、文章分析法、情景法、探索法等。学法设计:初三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和自学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制定如下学法指导。1/31、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学习的驱动以兴趣为主,先通过《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图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播放名人诵读诗词的录音,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2、通过多媒体播放《长征》之歌,促进学生了解词的写作背景,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课文,能通过预习完成课文的生字词。所以教师无须在此多下功夫,学生会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文章的“赏”和“悟”两大学习环节,并能感悟到诗词的意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图片把学生引入到白雪茫茫、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中。接着播放《长征》之歌的MTV,教师交代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此处教师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创设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获得生动的写作素材。(二)解题:题目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就因此而得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分析:此处我采用的是讲述法,因为此处的知识是超出学生应有知识范围的教师讲述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三)作者介绍:对于毛泽东学生并不陌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资料,自由介绍作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四)自由诵读全文:请学生们放声诵读诗词,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上片:描写北国风光壮丽的雪景,热情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2/3分析:此处我采用的是诵读法、文章分析法、探索法。诵读能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内容,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可以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五)合作探究:1、观察风景画,揣摩意境,再次朗读课文。学生个别示范朗读并自评。再请其他学生点评,穿插老师点拨。2、再次播放著名广播员录制的诵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找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