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的困惑与思考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作业的重要性。接这个班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来,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我没少下功夫。不管作业布置多还是少,难还是易,总有个别孩子不完成作业。尤其是长假以后收作业,一些孩子总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交不上作业,更有甚者将作业本空本交上来。今天,又是一个星期一,我早早来到教室,来之前就想像学生不是是在班级里疯闹呢?可是出乎我的预料,班级内一点的声音都没有,看到的是好多学生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在认真写着什么,走近跟前一看,原来都在忙着写双休日作业。回到办公室把这种现象和同事们一说,原来每个班级都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让老师很无奈。两天的时间,作业也不是很多呀?可是为没有写呢?想一下自己小的时候也是不愿意写作业,但是也没有这么恐怖呀?调查后发现双休日的作业真的不是很多的呀?可是为什么会交不上作业呢?课后。我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有一少部分去辅导班了,可是也有一些人在家玩,就是没有写作业。一直推到周一,才开始忙活的写作业,甚至抄作业。这样一来布置的作业还有意义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是自己的平时教育出现了问题吗?到别的班级找学生问了一下情况,也是如此,那到底是那出现了问题呢?经过多次和孩子的谈心,和老师交流,和家长沟通,初步有了一些想法,也有了答案。原因是作业的繁多,重复枯燥,形式单一,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业已成了学生的负担,导致的学生的厌学,加上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管教,作业已不是孩子孩子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了,作业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追根求源,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写作业如此被动?让我们的作业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我经过询问,调查,反复的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一、主观因素1、教师对作业认识落后,作业随意性较大。传统的作业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过程,重份量而轻质量,老教师把作业当成一种训练手段,缺乏创新;新教师对教材和课程大纲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教学经验,没有信心去编制新作业2、教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心思精心设计作业教师承担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家访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面临着来自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没时间去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二、客观因素“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通常教师安排作业训练,太多是冲着考试进行设计的,有的题型纯粹是考试试题的翻版。社会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尺度依赖于学生成绩的高低,家长对老师的评估也是孩子考试的成绩,以致教师只能为了考试而设计练习题,不能充分认识到作业的真正作用在于授人以“渔”,只把它当作了应付考试的唯一手段。所以,我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的局面,还语文作业的初衷,消除这种恶性循环,使语文重新得到学生们的亲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