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说理之“深刻”初探——————一堂作文训练课引发的思考健坤高中部语文组陈会荣当前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已提高到20分,要想在高考中拿到一个理想的作文分数,就要在作文的发展等级方面有所作为。近两个学期,健坤高三语文备课组已经通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议论文分论点———亮点设计及训练”、“议论文举例的多样性”、“议论文的就例说理”“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记叙文波澜”的等专题训练,在作文(特别是议论文写作)的发展等级的“丰富、有文采”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那么,在议论文写作发展等级的“深刻”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做些探索呢?议论文写作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尤以“以叙代议”为最。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常常是给一个观点,两三个例子,于是,就得到某结论了。这充其量只是写成了证明文,而不是议论文。那么,怎样突破“以叙代议”这一难点,变“证明文”为“议论文”呢?因为议论文实则是“论证文”,即既要“论”,又要“证”。“不论”,那岂能达到“证”?所以,有必要在“举例”与要证明的“观点”之间搭建起一条说理的桥梁,也就是变“单纯的举例”为“就例说理”。如此“论”了之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其实,高考作文对发展等级“深刻”有三方面要求: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它们掩藏的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三、“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或较为辩证,使人读后加深了对某个问题认识的深度;或虽不全面,但使人读后派生出对某个问题其他侧面的思考,拓展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广度;或引发了人们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这一观点的内涵。设计本课例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在议论文说理“深刻”方面作些探索,以便引1导中学生逐步克服在平时作文所出现的观点浅薄,说理空洞,堆砌事例,事(概叙)理(论证)割裂等毛病。基于这一理解,本课例围绕教学内容和考纲要求设置了四大板块:1、齐读“考点概述”,了解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方面的要求,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在于以议论文写作的"深刻"方面作探索和实践”;2、说理方法简介,了解常见的和小结已学的说理方法,可追本溯源,追因问果;或分析事例,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内涵;或结合背景,体味生活,揭示典型意义;或联系现实巧拓展,探讨解决问题新途径;3、作文引路,明白说理深刻之方法途径,要养成四个“想想”的习惯,使论述走向深刻。四个“想想”指:①倒过去想想,就是从现象或材料的反面作思考分析(反向假设巧推论);②进一步想想,就是对现象或材料作深一步的思考分析(解说事理搭桥梁);③换个角度想想,就是站在不同对象的立场或利益上思考分析,或者分别从原因、过程与结果上思考分析(因果对举揭本质);④合起来想想,就是完整地辩正地分析问题(辩证思考顾全局).总之,分析一则材料或一种生活现象时,能够排除大众的通常的思路,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一般材料的内涵;4、当堂训练与课后巩固训练,巩固已学知识,并迁移运用。要引导学生养成认识到:立意高远,实处落笔,这是实践“深刻”的有效途径之一。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要有“大气”,要有独到的眼光和高远的立意,要将话题放到社会人生背景下思考,要能揭示出深刻的意旨。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与素养。如果我们在作文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实处落笔”则是指议论切入要紧扣论点,论述要中肯合理。在教学中,我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适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