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矫治呼兰区第一中学校邵士民2013、10高中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矫治---呼兰区第一中学校邵士民自卑是一种与人如影随形的心理现象,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会产生自卑。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常表现为缺乏进取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心灰意冷,无所事事,悲观失望,对一切失去信心。高中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加关心自己,常常梦想怎样超过别人,怎样才能一鸣惊人。高中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生理因素。高中阶段,由于身体发育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暂时出现过分的敏感,特别关注自己的体态和容貌,其中有些学生常把自己与同伴作比较,希望自己有比别人更好的条件,如果自己的体态、容貌正常或出众,就会有正常的、积极的生活心理。反之,就会产生对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的体验。经常有学生因为自己长得比较胖而愁眉苦脸,或者因为自己没有天生丽质而郁郁寡欢,或者因为没有修长身材而唉声叹气,或者因为某些生理缺陷而自惭形秽。二、智力因素。高中阶段,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这压力来自家长、老师、同伴、社会,更来自学生自己,于是分数的好坏就成了学生情绪高低。因而,逐渐失去信心,面临困难时,胆怯心虚,缺乏克服困难的斗志和勇气,过低的评价自己,放弃追求,不在努力,总觉得自己不行,于是情绪低落。三、性格因素。一般来说,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卑感比较弱些,而那些抑郁质的学生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沉默寡言,这种学生就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感,而且通常比较强烈,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没有归属感。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于是终日自怨自艾,痛苦无望,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四、家庭因素。一些学生因自己父母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不好,觉得别人父母有钱有地位。别的同学能够穿名牌服装.能够用手机,花钱是大手大脚的.自己却是囊中羞涩。还有家庭的变故也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而产生自卑。五、其他因素。比如,别人的评价,社会舆论的导向,自己受到挫折或者伤害等等。由于高中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是与自身的情感和意志薄弱密切相关的,所以教育者可以把情感作为切入点,以兴趣为支点,创设理想的心理环境,运用心理内化理论,以成功的快乐体验把学生的动机导向意志方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自卑的阴霾,沐浴自信的阳光呢?学生自卑心理矫治的可以采取这样几条策略:(一)培养自信心。1、教师要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多给他们一点爱护和关心,哪怕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使自卑的学生感受到温暖、理解和尊重,像其他学生一样拥有自信,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他们原本灰色的生活充满阳光。2、发掘优点,给予鼓励。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一个适当的机遇可以成为一种转折点,使人从此踏上成功之路。这种突破口就是一种闪光点、生长点、发展点,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施以良性刺激,积极扶植。只要他们有一分的优点,就应热情地给予三分的肯定和赞扬,并经常地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等等。【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小芳;性别:女;年龄:16岁;年级:高一年级二、问题行为概述:最近情绪波动极大,时而发誓要好好学习,时而又唉声叹气说自己没希望了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发火。不爱见亲人朋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和同学关系也很淡漠,学习成绩滑落到班级后二十名。三、背景资料调查:小学、初中一直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而且表现优异,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因为和孩子母亲是同事的关系,班主任对小铃很是照顾,为他争取了许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当然家长也颇为自豪。可以说到初中以前她没有受过任何挫折。但到了初中以后,因为小芳学习成绩一再下滑,班主任认为她学习不踏实,曾批评过她几次,因此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心情非常郁闷,渐渐地对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多次和父母讲都是因为班主任不看重自己,她才会变成这样,自己是没有什么出息了,前两天因为出去玩回来晚了,父亲动手打了她,母亲对她也失望之极。同时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