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诗经》《静女》《采薇》整体感知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唐诗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元曲屈原、宋玉为代表。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词曲古体诗古体诗乐府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唐代确立)律诗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元代成就最高——宋代成就最高★《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春秋★不学诗,无以言。(《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关于《诗经》——地位★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关于《诗经》——内容★《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关于《诗经》“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借物托情。以彼物写此物(比喻和比拟)赋:铺陈叙事。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静女(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问题??11、以谁的角度写?、以谁的角度写?青年男子青年男子22、在什么环境下所写?、在什么环境下所写?苦苦等待的时刻苦苦等待的时刻33、写出什么情感?、写出什么情感?互相倾心互相倾心44、采用什么手法?、采用什么手法?““赋”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徊。写场景:青年之急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俟:等待。隅:角落。爱:通“薆”,隐藏。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醉。娈:美好。贻:赠送。彤:红色的。管:一种管状乐器。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说:通“悦”,高兴。怿:女:通“汝”,你,此处指“彤管”。写心理:青年之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美人之贻”。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茅牙,爱情的象征。洵:实在。女:通“汝”,此处指“荑”。判断句,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写心理:青年之诚品味品味《《静女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情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娴静、美好娴静、美好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男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搔首踟蹰搔首踟蹰憨厚、可爱憨厚、可爱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倾慕、赞美倾慕、赞美洵美且异洵美且异真诚真诚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爱屋及乌爱屋及乌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哪些方面?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哪些方面?第一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