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第九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汪曙明13605571800一、学校体育现状。1、一流的教学环境成为学生成长的保障。宿州市第九中学拥有皖北一流的教学设施:现有教学楼4幢,另外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相互配套,体育馆、运动场、乒乓球室、网球场、塑胶篮球场等一应俱全。我校教学设备先进、达标:每个班级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学校建有大型多功能报告厅、文艺演出厅,为教研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校园网络实现了学校与外部世界的“零距离”。建成了延伸各班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网络系统、音响系统,添置了电子备课办公设备,安装了天文观象仪。教职工办公室全部安装了空调及安全门,同时还进一步做好了校园的美化亮化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该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整治和学校生态建设,着力塑造现代文明氛围,成果显著。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60多万元,实行“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方针,立体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校内假山玲珑,花木扶疏、绿树成荫。2007年荣获“宿州市园林单位”称号。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面貌的改观、办学品位的提升,宿州九中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骤然递增,宿城学子纷纷上九中求学。这种众望所归的现象充分说明宿州九中在周边地区的声誉大大提升。为造就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区教育局统一布署下,宿州九中开展了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核心的大规模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为此,该校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制订《宿州九中教师师德考核实施办法》,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开辟优秀教师风采宣传栏,组织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将9月份定为“爱生月”,将9月8日至15日定为“亲师周”。在狠抓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深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发展,实现学校发展。具体措施是:以网络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水平和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多读书、勤交流,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构建学习型校园和学者型教师队伍。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组织报告讲座,学习教育教学理论。2008年组织全体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课改”实验校听课学习。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加强校际交流。学校在开展教师专业化活动中,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互相听课评课,保证了“一人听人人课,人人听一人课”制度的落实。2、完善的体育设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锦上添花。九中是安徽省篮球和田径项目的传统学校,是埇桥区体育教学的先进单位,多次被宿州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在历年来的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蝉联十三年男女团体冠军,承办、协办多次区、市级运动赛事,多次向市、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竞技人才。获得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嘉奖。九中体育教研组现有体育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师资结构合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组在教导处的组织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根据学校的工作行事周历和体育学科的特色,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各年级备课组共同商讨根据学科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这包括教案的商讨、备课组活动、听课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和运动训练计划等。根据教导处的要求,每周各安排一次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有探讨、有记录。听评课要求“一人听人人课,人人听一人课”,每一位教师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优秀教师推荐参与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教学。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工作中,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参加,根据各自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与辅导,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水平,展示了我校运动健儿的赛场风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课余活动中,我校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篮球赛、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迎元旦-健体魄”体育节等。二、值得探究与改正的现状。1、教案的复制,让课堂失去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待教案的态度是应付检查。三年轮回的教案,在他的手上永久地循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