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信息时代呼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筛选、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中学生的必备素质,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了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同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策略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化浪潮,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人们逐步意识到当今社会的主要财富已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或自然资源,运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一、信息素养的内涵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塑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新形式下的教师更应努力充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2、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技术课过去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少,老师课堂讲授和辅导,学生课下消化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在此基础上的所创新和提高,充其量再从报刊杂志上获取一些信息……现在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信息资源异常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都知道使用网络查阅资料,方便快捷,事半功倍。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使用电脑检索资料大多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如何快捷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如何更快地进行信息的下载和上传是培养信息能力的第一步,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可通过举办兴趣小组的形式,以任务驱动的办法给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任务去搜集、下载、筛选、整理信息,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今年1月8日在宿州九中举行的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宿州十一中姚碧玉老师上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2拓展我的视野,她的课很出色,姚老师让学生围绕白鲸的生活习性以1小组为单位展开搜索,老师在课堂上起引导者、组织者作用,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果相当好!3、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培养学生运用、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淡化信息技术的学科性、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如果按学习一门学科的要求去讲、去学、去考,就会偏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把所学的知识应于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避免了单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带来的知识与能力的隔阂、技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能动性。计算机的教学不应该孤立地进行,单独的计算机课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与其它学科有机地整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4、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