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以青少年为例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于1963年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自我同一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主要以青少年为例,结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指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原因对策PsychologicalonSelf-identity----AdolescentName:TangShanliStudentNumber:200741330136Advisor:YangHuminAbstract:TherenownedpsychologistEriksonin1963madetointroducetheconceptofidentity,andmanyscholarsonthebasisofidentityhasbeenstudiedandobtainedfruitfulresults.thepaperbyteenagers,forexample,thepsychologicaldevelopmentofcontemporaryyoungpeople,onyouthdevelopmentandthesameproblemsandthereasonsfor,andthemselves,theirfamilies,schoolsandsocietyhaspointedoutspecificsolution.Keywords:Self-identity;Adolescent;Reasons;Solutions1.问题提出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渐成观,认为自我同一性经过童年期的内投过程和认同,在青春期表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现今社会流行于评价“八零后”,“九零后”这两个年代的年轻人,并给予“垮掉的一代”和“脑残”的消极评价。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信息传播媒体也有很多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信息和报道。社会中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也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中途退学也屡见不鲜,青少年与家庭关系比以往也较为紧张,“代沟”所产生的问题日益凸出。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社会角色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经历与适应这些变化,他们来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青少年时期能够成功地解决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个体就会形成积极的“忠诚”的品质,顺利进入成年期,对成年期所产生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这对防止和解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混乱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关于自我同一性的概述2.1自我同一性的含义“同一性”(ident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identitas,具有“其实物的自身”“与那个人没有不同的本人”等含义。弗洛伊德在叙述犹太人的自我意识和民族连带感时使用了“内在同一性”一词,埃里克森根据这一词提出了“自我同一性”一词。他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生物学观点进行批判,加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自我同一性”是个含蓄而难以下确切定义的概念。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层面上使用来强调不同方面的问题。他本人就从主观的、结构的、功能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的、意识、潜意识的角度来界定自我同一性。简言之,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为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自身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马西亚(J.E.Marcia)为自我同一性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即自我同一性是一种自我结构,是个人的驱力、信念、生活经历等内在自我构建而成的动态组织。这个组织发展得越好,个人越能了解自己的个性及与他人的共性,越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挖掘自己的潜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是对“我是谁”问题的内隐和外显的回答。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对自己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可以将自我的过去、现在、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2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看成一个渐成的进化过程。他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作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