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行为类问题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姓名:李祖圣考试时间:2009年4月19日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历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下面是一起典型的中学生心理障碍中的行为障碍的一个案例,通过对该名学生的辅导和行为纠正,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关键词:中学生行为障碍,目标激励一、案例介绍陈海建,男,14岁,2007年9月升入我校学习,成为我班学生。该生身体健康,智力状况良好,但精神状况欠佳,衣着不整洁,非常散漫,不能遵守班级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不认真,经常出现旷课逃学的现象。时常上网,还经常和一些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在一起瞎混。时常做出一些出格的是来,为此我也经常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在家里也缺少管教(父母离异且都不在身边),在学校大部分老师谈起他都皱起眉头,大部分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但他仍不知悔改,我行我素。二、案例分析通过参加奥鹏培训,我逐步认识到该生在校的种种行为表现应该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中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及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行为、多动症、品德问题、依赖行为、退宿行为、攻击行为等等。在我班的这名学生中的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1、家庭方面,父母离异且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外公一人看管,这样就形成了他性格古怪、孤僻、情绪消沉低落、忧郁寡欢、自卑甚至有时有敌视等行为。2、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该生初到我班时各方面表现还可以,上课积极发言,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但一段时间以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我认为与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大关系。3、自身方面,学习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遇到点挫折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另外,虽然少人看管,但其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贪玩、散漫,从来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三、个案辅导的目标与方案(l)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家长联系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陈海建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配合管理(2)讲究辅导方式。利用平等、协商、关爱的方式与其沟通。与他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陈海建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保护他的自尊心,坚持正面鼓励为上,充分肯定优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4)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四、个案处理针对该学生的种种表现,我在这几个月的实践中注重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多一些沟通理解的交谈陈海建初到我班时各方面表现还是可以的,因为他的个子比较高大,我还任命他为卫生委员,一开始他的积极性还是有点高的,可几个星期之后,我发现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头发蓬松,衣着不整,上课好迟到且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看到他的这种表现,我确实很生气。与他的交谈更多的是批评,可没想到他不仅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对我产生了敌视的心理,我也为此大伤脑筋,一筹莫展,几近失去信心。通过参加奥鹏培训之后,我知道以前的一些处理方式还是有点简单粗暴的,于是我就换了一种策略,以一种至诚和蔼的态度与他谈心,一开始他对我还是有所警觉的,可慢慢的他也知道了我的诚意,便愿意与我交谈了。通过与他的交谈我也了解了他的家庭及他个人的一些情况了。2、多一些真诚的关爱,消除孤独失落从与陈海建的多次交谈中,我也逐渐了解到在其上七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因感情不和而离异,并且双双出去打工,现在孩子与其外公一起生活,并且外公现在年老多病,也很少能照顾到他,种种这些情况表明孩子是孤独寂寞的,鉴于此我在平时尽量抽出时间与其谈心,给他更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