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指南》精神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林周县中心幼儿园巴桑色珍提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危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落实《指南》,科学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危害何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用小学化的方式方法将原本应该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教给幼儿园的孩子。“小学化”的具体表现是幼儿园主要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和英语,晚上留有家庭家作业。最经典的表现方式:幼儿端坐静听,老师始终处于讲解状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黑板上的课程内容和小学无异坐在马桶上写作业的孩子•三五一十五太难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带给幼儿的危害•身体上的:剥夺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权利•心理上的:对学习的无兴趣、害怕、恐惧、厌恶……•性格上的:怪异、扭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1.优质资源不足,幼升小考试的现实•雷人试题吓坏家长•《上海重点小学的入学试题》•“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答案为“姚明”、“按同一声调分为一组”北京市幼升小试题•“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动手题:一张纸撕一次变成三张、一张纸撕一次撕出四个口、六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2.幼儿园的苦衷:小学化幼儿园,是为了留住生源•“不教孩子小学的知识,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来”不少幼儿园负责人诉苦道。•“之前幼儿园并没有补习小学课程的项目,但正是因此不少家长将孩子转走,送到其他可以提前培训小学课程的幼儿园了,我们才教的。”3.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既心疼,又无奈)•恐惧心理——成功是百分之百,失败也是百分之百•攀比心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4.幼儿园和小学的“有缝对接”“孩子幼儿园‘毕业’了,但又不够上小学的年龄,总不能自己在家带孩子啊,所以,只好花钱让孩子上个学前班。”在一些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导致了小学入学难,而校方对于入学年龄卡得很紧,必然造成一批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暂缓入学,用上学前班的方式,填补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时间“缝隙”。•以上几种原因有谁从幼儿的角度考虑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一)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五严禁、六不得”•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幼儿园要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坚决纠正大班额现象。•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一律不得参与评优、评先。(二)落实《指南》,科学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把握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理念•以语言领域为例:•第二子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情感)•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情感和能力)以科学领域为例:•第二子领域: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三)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一)幼儿学习的一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