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七月芜湖之行七月下旬,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与同事来到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芜湖,相聚在风景秀美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的安师大进行了五天的理论学习尽管每天都是烈日当空,但各位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阵阵清凉,有名家、有教授,也有接地气的一线老师,他们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观点、理念与会场的老师们分享,能看出来,他们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近几年,国家及学校对阅读很重视,推行的力度也很大,校内外关于阅读的讲座也听了不少,安师大的马教授用了他幽默的风格带领我们再一次去了解阅读,他分析了阅读的现状及原因,提醒我们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阅读的本质、阅读的需要、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方法。他更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阅读是一种还原与创造,作品意义的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还原作者的意图,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马教授的这种观点引起了我对自己的反思,在教授古诗时,自己恰恰犯了他说的各种禁忌,他的观点为我以后的古诗教学提供了范本。“以生为本、激扬生命”,师大附小的宋玲老师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向在座的同仁们阐述了生本课堂的种种。何为“生本”,即以学生为最根本,一段视频的播放,让老师们陷入了沉思——人的来之不易。一个生命来到世上,需要经历多少磨难,从最初精子、卵子的结合到胎儿的成型再到出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更是漫长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尊敬的,老师们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没有爱,何谈教育!宋玲老师以本校的“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来诠释生本课堂的内涵。在听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做到心中有生。宋玲老师的平易近人和幽默风趣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大家的交流和互动也很开心。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两位老师关于国学的讲座-------鲁华峰副教授的《国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和李建栋副教授的《小学古典文学与音乐教育》,多少年来,国学经典一直是少数人推崇的焦点,大部分人对国学已感到陌生,新世纪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国学,唯一庆幸的是古诗还没有远离我们,白话文将我们从枯燥无味的古文中解脱,从此走向了大白话的时代,学生每天在读着“一只小蜜蜂啊,飞在花丛中啊,一会飞到西呀,一会飞到东呀------”通俗易懂,学生爱读,长此下去,学生还会去思考吗,还会去琢磨、去品味吗?在我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背过的课文应该有几百篇吧,但我今天仍能记得的还是那些文言文《滕王阁序》、《桃花源记》、《曹刿论战》------古典文学具有一种韵味,一种美,你可以把它当做是一首歌,来唱它,如《大风歌》、《刺勒川》。李建栋老师更是不厌其烦、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授古诗的平仄等等,其文学功底令人敬佩。我不禁也反思自己,在国学这方面,我头脑中还有多少干货,其实我很心虚,在本学期,我给全班学生买了朱文君老师主编的《小古文100篇》,希望从现在做起,还不晚!五天之行,满满的收获,满满的反思,每一次的学习都能让我看到自己的差距,都能颠覆我之前的理念,倍感压力。愿自己能快些成长,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郭云2015年8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