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对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思考近两天分别观看了安徽省优秀课例《丑小鸭》和刘颖老师的图画书课《桃花源记》,应该说两位老师在不同类型的课上各有千秋,同时,这两节课也启发了我对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如下思考:(1)平常语言的评价真的无效吗?“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曾经风靡一时的鼓励性语言现在基本上令老师们嗤之以鼻,难道此类平常语言的评价真的不能出现在课堂上了吗?我想说什么话不重要,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为什么此类评价现在会进入冰冻的状态,主要在于先前的不分青红皂白和矫揉造作的滥用。如果这些平常语言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自然的状态脱口而出,为何不可?(2)课堂评价要能体现出本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人文性,这种人文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一点一线的,而是日积月累、面面覆盖的,课堂评价也是其中一方面的。所以,语文老师在评价时不能总是干巴巴地几句,要能具体地和相关内容相结合,并且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他或她的回答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3)课堂评价要具有延伸性。在课堂中,可能存在着很多你预想不到的生成。有时候学生的一个回答可能会引起哄堂大笑,也可能跳出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有可能使我们在彼时彼刻大脑一片空白……那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此情此景该如何处理?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定会急中生智,及时有效地进行拓展性评价,这种拓展性评价既展现了教师的魅力,也能让学生在知识面上有所延伸。(4)课堂评价要多元化。评价仅仅限于口头评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言语的评价,还有奖励性的、眼神动作的评价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目标与情境选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同时,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只有设定的标准多样化了,我们才能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以上就是通过对《丑小鸭》和《桃花源记》两节课的观摩,而引发地我对语文课堂评价的思考,当然,这些思考是急促与局限的,还需要透过以后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评价做出更深入地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