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教学需要常回家看看VIP免费

语文教学需要常回家看看_第1页
1/2
语文教学需要常回家看看_第2页
2/2
常回“家”看看——市教科院领导到学校集体视导之感学校:重庆北部新区花朝小学姓名:李艳联系电话:13452899967(邮箱:502457230@qq.cm)学段:小学语文一首《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让我们耳熟能详,激起了多少儿女对父母的牵挂,渴望能回家看看鬓白的双亲。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人类文化的传播者,面对博大精深的几千年中华文化,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又将如何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扎进祖国辽阔的土壤,使其得以发扬、传承,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不能忘记,重庆市教科院的领导到学校集体视导。一大早,办公室的每位老师都在专心备课,精心准备,嘴里还念念有词……诚然,我也诚惶诚恐,因为深入课堂的不是行外人士,毕竟是专家,自己的举手投足、遣词造句都可能会成为评论的“把柄”,是忽悠不过去的。直到那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大家心里紧绷的弦总算松了下来。我有幸聆听了视导小组专家对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的综合性评价,尽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可是委婉道来的建设性意见却发人深省——学科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不够,老师总是滔滔不绝,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带着学生云里雾里,课堂40分钟收效不高。专家的一席话让我思绪翩跹:我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分数是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是“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我感觉很实在,因为学生能够经受住考试。可是,“应试教育”的痕迹太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体现不够。而后,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语文教学雾里看花,愈是“花哨”的课堂愈是体现学科整合,愈是体现“素质教育”,可是“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又灰飞烟灭了。面对忽左忽右的课堂教学走势,我的脑海一次又一次闪过:飘忽不定的语文教育的“家”在哪里呀?我不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仅仅是一个热衷于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六个春秋的平凡的人民教师,可是今天,面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深深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母语教学真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存在注重人文性淡化工具性的现象,存在关注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的现象,存在重视结果(答案)忽视探索过程的现象……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显然课堂效率低。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这是语文教学的导航条,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评价依据。课堂教学40分钟非常有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有所获,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都是辅助手段,一旦教学侧重点摆在了“花哨”的辅助形式上,就会偏移教学的重心,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家喻户晓的。可是,我们在课堂上一旦遇到重点难点,就显得束手无策,教师就没有底气,为了讲得清楚透彻,教师就口若悬河,一泻千里,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我想:如果我们能在备课时就找到重难点的切入点,教师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面对课堂教学中鲜活的生成就会游刃有余,迎刃而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目标达成存在问题呢?怎么会学生没有收获呢?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这节语文课给了学生什么?对学生的一生又会有些什么影响?前者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后者似乎有些杞人忧天。急功近利也好,杞人忧天也罢,我们都应该在课堂短暂的40分钟让学生与学科“零距离”对话,收获学科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受到深远教育,让祖国语言文字成为学生一生的挚爱,这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本真,这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家”。各位同仁,当我们行走在宽阔的、漫长的语文教学路上时,别忘了常回“家”看看,那是民族教育的真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教学需要常回家看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