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教材说明:《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无遗力、绝知、躬行”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们课内外都学了很多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一背自己喜爱的古诗。你能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读读文,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在知识的迁移、方法的指引中学习,会事半功倍)揭示课题、释题。好,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齐读课题,抓“聿”字的读音)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发生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导语: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现存诗词最多的诗人,有9000多首,他给文学宝库留下的浩瀚遗产,你们为不为之而骄傲?那我们还等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的诗,去感受它的魅力吧。(打开课本)(出示诗全文)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1)每组安排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懂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待会儿我们全班交流。(2)询问小组的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无遗力、始、绝知、躬行3.知识讲解:诗人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陆聿。学问:学与问,读书学习,做学问。无遗力: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板书:无遗力)始:方、才。1成:有所成。终:到底,毕竟,终究。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年轻时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可能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情师:同学们自学得真不错,古诗词不但语言美,而且它还含有非常明快的韵律美,想不想通过我的朗读来感受它?(先练一练)师:谁来一展你的风采的?(5-7人)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注意评价语要幽默风趣)1读一读。(译文与原文对照,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诵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进一步体会、领悟吟诵古诗的乐趣。)(读得不错、读得很好、读出诗的味道来了、读得很押韵。)朗读前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味道,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比重精力。师:(结合诗人自己)朗读后两句,要注意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如果止于书本,花再多的工夫到老也未必有成。2说一说(点击:“读一读,悟一悟”)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大、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师:一二句:做学问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年轻时必须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到了年老时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能心存侥幸,以为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能有所为、有所成。通过这两句诗人强调做学问必须全力以赴,付出艰辛劳动,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小结:诗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三四句:显然,诗人的思考并没有停留于“学问无遗力”,而是由读书引向实践。诗人认为,从书本上学一以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不够完善的。要真切透彻地理解,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书本知识学习必须与亲自实践密切结合,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实实在在了解,变成真正的学问。(用“只有……才……”说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3.辨一辨(这是一篇哲理诗,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