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高考中,诗歌鉴赏部分的常见题型有哪些?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第五种模式体会感情型提问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高考真题回放一.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3全国卷王维)二.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全国卷宋祁)三“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做“晓”,你认为哪个更恰当?为什么?(2005年辽宁卷苏轼)三.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2006年江西卷苏轼)四.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007年全国卷王维)“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___________。”“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百炼为字,千炼成句。”(唐皮日休)“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唐孟郊)“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唐方干)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成泣鬼神“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俗字见雅。”——沈德潜《说诗畔语》唐代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郑谷改“数”为“一”,被称为“一字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清风细柳,淡月梅花。四更山___月,残夜月明楼。(杜甫)沙上并禽池上瞑,云___月来花___影。(张先)吐破弄一:动词•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羌笛何须怨杨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二形容词一片孤城万仞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四表颜色的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着色的思绪”。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2007年全国卷(二)]分析:分别是“明”和“出”。“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