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原文云:“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译文: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饮冰:形容惶恐焦灼。这句话的其实表达的是为人臣者的忧国忧民。饮冰室主人:忧国忧民之心“饮冰”,其典源于《庄子•人间世》梁实秋(1903—1987),浙江余杭人原名梁治华,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其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作者简介: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①)简述演讲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二部分(--②⑨)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⑩)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明确;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感染影响了听众。(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提问: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明确: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整体感知:看课后第一大题,学会用旁注的方法进行阅读:1.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描写梁启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明确:文章对梁任公先生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及演讲的特点都有所描写。肖像描写演讲特点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演讲稿:开场白:声音:内容:表情动作:预先写好,书法秀丽(办事认真,修养好)————独特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丰富有趣,旁征博引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谦逊、自负)(沉稳、睿智)(博闻强识)(感情充沛,自由洒脱)演讲内容⒈《箜篌引》(乐府古诗)⒉《桃花扇》(清孔尚任)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箜篌引》所依的典故“公无渡河”出自晋人崔豹《古今注·音乐》,古乐曲由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结局。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