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乘着好习惯的翅膀——关于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研究报告江苏丹阳师范附属小学吕同德行为,它一旦形成,就稳定,就会成为一种倾向和需要,甚至会保持一辈子。例如,北方人喜欢吃馒头馍馍,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有的学生每天放晚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有的学生每天放晚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动画片,看你不吃晚饭,不做作业。有的学生每天放晚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除去万,玩到天黑才回家。同样父母亲都不在家,为什么这些同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呢?这就是“习惯”在起作用。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在**着人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大手,在指挥着人的行为;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曾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的若言,即使气的人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都不如好习惯有力。”因此,我们不能对习惯的魔力等闲视之习惯有好坏之分,学生一旦从小养成了好习惯,他就终生受益,反之,校学生一旦从小养成坏习惯,要改正过来就要花生九牛二虎之力不可,有的终身难改,甚至带进了棺材。一个人从小养成懒惰习惯,他就会无所事事到处溜达,长大成为一个寄生虫一个人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他就会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奋发向上,成为一个用的人。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那所大学、那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是在幼儿园。”“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段对话是颇让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也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起作用。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决定着成败。还有人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做过研究,发现良好习惯与健康人格是他们成为杰出青年的重要原因。《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刊登了一篇调查报告《悲剧从少年开始》,调查报告一针见血的指出: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不是偶然的。他们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是罪恶之苗,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渐成劣迹,终遭死罪。这些个正反典型事例告诉我们:“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深刻含义就是这不同行为习惯。这些正反典型事例再次证明“从小一看,到老一半”“三岁决定人生”“好习惯是天使,坏习惯是恶魔”是千真万确,是至理名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句名言,令世人振聋发聩:“良好的习惯使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1为此2004年出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就是把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教育和帮助小学生培养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努力教育和帮助小学生克服和改掉坏的行为习惯。认识误区,走出误区尽管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学者无数正反事例,都说明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教师的急躁和无方,教育的缺失和偏差,家长的爱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和过度,很多对培养良好习惯有很多错误的看法。例如:1、“现在是搞教程改革,素质教育。你来抓养成教育,花力气培养好习惯落后形势了。”2、“培养好习惯是重要,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眼下最后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管他习惯不习惯!”3、班主任要抓好习惯,校长却认为分数才能反映我的工作实迹。4、班主任要抓好习惯,任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