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艺术教育重视到制定《国家标准》的地步为什么要学艺术?这是一个教育美学界经常会提到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教育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理解、创造的能力。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理解的工具,帮助学生去了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本国或他国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当然,它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使人愉悦。陈瑜/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集聚全球创意精英、新兴技术。而我们不应忽视,美国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并且不遗余力地把艺术教育作为每一个美国公民终身教育的内容普及、推广。艺术政策与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根据总统的更替,美国的教育政策一般每4至8年就会进行更新或重新命名。纵观自1994年通过立法程序的《2000年目标(教育美国法案)》(即"Goals2000:EducateAmericaAct",根本宗旨是为改进和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使美国的教育到2000年时达到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教育部长赖利提出的“世界级水平”,同时确立艺术教育的合法地位),到小布什当政时期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即"NoChildLeftBehind",大意是在2001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将艺术作为公共教育的十大核心学术性科目之一,使艺术教育获得更多联邦政府拨款),再过渡到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共同核心》(即"CommonCore",再次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掌握触类旁通的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在美国国家决策层,对于艺术教育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无论是美国哪任总统的艺术教育政策,在具体实际操作层面则秉持开放多元的原则,各州政府各有特色,甚至每个州的不同学校均会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各自的课程计划。但是不同的艺术“新政”,需满足1994年立法确立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框架——这也是全美艺术教育的参考标准。美国各州的教育决策者也普遍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价值。一份对美国2007至2008年各州教育政策的统计表明,全美有47个州设立了关于艺术教育的强制规定,48个州制定了艺术教育的标准,40个州把艺术纳入了高中生的毕业考核。美国《国家标准》根据个人发展情况制定了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教育标准体系,将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教育实施的五大学科门类。此外,具体实践时,则按照创作(Creating)、表演(Performing)、展示(Presenting)、制作(Producing)、回应(Responding)和链接(Connecting),制定从学前到高中每个关键阶段的锚定标准(Anchorstandard)。每个州的各个学校则参照这个标准,根据自身特色,选择不同的学科种类,再细化到具体课程,明确一个学生在每一阶段所需达到的知识储备能力和要练习的技巧水平,以及应该达到艺术美学基础和作为终身艺术教育该阶段的目标。比如,一名五年级学生继续选修一门艺术课,培养对艺术的理解、掌握艺术技能、学会情绪表达;这样促使学生开始利用现有艺术素养帮助独立思考,又可以协作创造、表演和回应。学生这类表演表现机会更多是在学校、社区所属的乐团,通过持续的学习达到自身的个人实现和幸福感。艺术课考试:绝不用单一标准评价而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则注重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艺术课考试的内容,绝不是单一标准,而是开放性题目。比如,高中戏剧类课程的考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针对某一经典剧本,根据现代技术去再设计,或放置在不同时代背景去思考其意义,最后老师选择“熟能”Proficient,“精成”Accomplished,“优秀”Advanced三档作为考试成绩。(注: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分数不作为申请大学的必须考量因素,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由于美国《国家标准》有序地衔接了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因此普通高校为学生开设的艺术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规范专业课程的标准。在有些州,高中生就可以选修大学的艺术类课程(ArtProgram)。在大学阶段,学生至少需要选修一门3学分的GE艺术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家标准》特别强调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国家独立监测。这一监测模式由国家专门的教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