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巧设镇江市孔家巷小学刘俊片断1: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学生一起拍手叫好)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学生跟着一起边笑边说摇头晃脑的跟着说)生:老师这个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师:真的吗?生:不断重复地总是这句话。师:板书“不断地重复”师:如果老师让你们讲完可能吗?生:不可能(同学们七觜八舌地说)生:因为是无穷无尽地讲下去,所以是无限的。师:板书“无限的”生:老是循环同样的一句话。师:板书“循环”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10÷3),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商有什么特点。生:老师,我发现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出现3。生:有无数个“3”。(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活跃)……片断2:分组计算下面各题3.45÷510÷358.6÷11师:为什么第一道题做得快,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做得慢?师: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第二道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第三道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27,总也除不尽.教师把重复出现的余数用红笔圈出。思考讨论: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第三道题的商小数部分的数位有什么不同?师:当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像第二道题的商0.3333……,第三道题的商5.32727……就是循环小数……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是本人所见到的两节不同的教学循环小数的课,但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明显的不同。反思片段1: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精彩源于巧设。教师一开始巧1设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故事,将本节课的难点分散。学生对“循环”、“无限”等概念在过去没有抽象的认识,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在课的开始便扫除了障碍。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巧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有序的思维。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活跃。教师通过巧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反思片断2:教师开始设计了三道除法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有些题的商重复出现某些数字,总也除不尽。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了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虽然整节课也设计了一些思考和讨论,但是由于教学的方法比较死板,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和气氛与片断1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巧设情境,能够雕琢出精彩课堂。课堂上创设恰当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富于情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最终实现学习上的“正迁移”。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数学?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巧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巧设游戏情境。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三、巧设故事情境。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四、巧设操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