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六)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3题。1.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A.甲B.乙C.丙D.丁2.如果戊区域为阴雨天气,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A.1002.5hPaB.1005hPaC.1007.5hPaD.1010hPa3.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向北移动,那么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A.南亚进入旱季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我国东部普遍受寒潮影响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右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线段MN为脊线或槽线(谷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4~5题。4.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则A.a区域温差大于bB.a区域温度高于bC.a区域为偏南风,阴雨天气D.a区域为偏北风,阴雨天气5.若MN为6月初西太平洋副高的两侧脊线,则我国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长江流域黄梅时节家家雨B.华北平原麦收时节雨纷纷C.东北平原夏初时节处处旱D.珠江流域台风时节处处涝右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A.甲B.乙C.丙D.丁7.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高—低—高B.风向:南风—西南风—东南风C.气压:高—低—高D.降水:晴—雨—晴8.右图为“全国高温预报图”。造成图中甲、乙两区域高温天气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暖锋,乙——深居内陆,植被稀疏B.甲——暖锋,乙——副高控制,沙漠地表C.甲——反气旋,乙——盆地地形,副高控制D.甲——反气旋,乙——深居内陆,盆地地形图1和图2分别是2012年4月12日8时和4月13日8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区域,4月12日到13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均较大的地点是A.aB.bC.cD.d12.图中甲地区在该时间1段内()A.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阴转晴B.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晴转阴C.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阴转晴D.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晴转阴二、综合题13.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A.低矮的山地B.凹陷的洼地C.低缓的平原D.宽敞的高原(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________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1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在图中画出21日赣州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2.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M地的风向。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2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答案及解析】课时跟踪检测(六)31.B2.B3.B第1题,甲为高压脊,乙为低压槽,低压槽部位易形成锋面而出现降水;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可知丙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丁处为高压脊,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第2题,若戊区域为阴雨天气,说明该处为低压中心,则a值与两侧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即1005hPa。第3题,依据位置和甲为高压脊,可判断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且向北移动,说明副高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4.D5.B第4题,依题意,MN为一冷锋天气系统,且N更接近低压中心,同时图中显示的纬度表明该地位于北半球,a区域受冷气团控制而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冷气团由北向南运动,故a地为偏北风,D项正确。a区域因阴雨而温差小于b,故A错误。第5题,若此时为6月初,则正是我国华北平原麦收季节;另外在我国夏季副高的北侧为雨带分布区,而图示副高位于江淮地区,则雨带分布于华北平原,故B项正确。6.A7.C第6题,依据冷锋符号,可判断图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