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节细胞跨膜运输的实例要点1:水分子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原理1.渗透的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注:扩散是指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进入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因此,渗透是有半透膜的扩散,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半透膜是一种小分子能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的膜)。2.渗透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3.渗透的实质(结合课本P60的问题探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注:a.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有进有出,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进的多,而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的少,并非只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b.玻璃纸是半透膜,纱布是全透性的;c.蔗糖、染料、红墨水属较大分子,不能进出半透膜。)4.易错提示①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②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渗透作用完成1.具有半透膜: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注意与半透膜的比较。前者具有生物活性,对物质的进出有选择性。)2.存在浓度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因动物细胞无液泡,故不是指细胞液浓度)之间。若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则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注:a.半透膜与选择性透过膜的比较【相同点:小分子能通过,大分子、高分子不能通过;不同点:后者具有生物活性,对小分子的进出有选择性(含载体蛋白缘故),前者则无。】b.大分子、高分子指多糖、蛋白质、核酸等。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结构(2)通过渗透作用完成①具有半透膜: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共同构成)②存在浓度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液泡中的浓度)注:原生质体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共同构成,不含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不同。(3)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强调: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原因、条件和应用(1)原因①外因:失水(质壁分离)、吸水(复原)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后者大)。(2)条件①活的细胞(死细胞不存在质壁分离,因细胞膜变为全透性);②存在浓度差;③存在细胞壁;④存在大液泡(最好细胞液带有颜色,便于观察)→分离时,液泡颜色变化:由浅到深;液泡大小变化:由大变小。(3)应用:用于测定细胞液浓度、判断细胞的死活、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验证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会出现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4)复原①诱发复原:外界溶液溶质不能进入液泡,需降低外界浓度。如:盐碱地种植,需用水灌溉。②自动复原:外界溶液溶质能进入液泡,不必降低浓度。注: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若因失水过多死亡(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也不能发生复原。(5)回答课本P62实验表格2.不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如: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完成: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吸水(如: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吸水能力大小: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要点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课本实验)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实验流程3.注意事项(1)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有花青素,使液泡中的细胞液呈紫色,有利于观察。(2)本实验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会杀死细胞。若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快,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3)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