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十三岁的际遇》【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2.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4.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联、相近似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起共鸣。(2)播放录音,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里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要求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的并阅读与教材相关联、相近似的文章及好读书笔记。3.自主阅读。(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本文标题为“十三岁的际遇”,根据课文,你认为作者在十三岁时有什么际遇?②整体感知: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③说说文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④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⑤在以上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2)自由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1)用横线划出重点词语。2)用波浪线划出关键句和写的好的句子。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句。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4.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第二课时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2.精讲点拨。(1)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①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点拨方法】一般的说课文详写的部分能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强烈表达作者的感情。文中详写的是作者在北大的生活、感受,表达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情感。【参考答案】详写:是第二部分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学生和老师,表达热爱北大、赞美北大的感情。详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略写: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②在第4题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点拨方法】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理清作者思想感情逐渐升华的过程。【参考答案】对北大的向往之情——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之情(北大图书馆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之情(2)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①品味精美语句方法:记叙文一般从修辞手法、修饰语、句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其作用。本课主要从修辞角度入手,品味作者语言表达的精美。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点出修辞内容,体会修辞作用”好处:排比句(例子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比喻句(例子略):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句(例子略):能使表达的内容说的形象活泼生动,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教学重点的讲解,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点拨,由简单到复杂,逐渐体味语句的精彩之处。)②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3)深度探究探究题:①“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