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十七册教学设计14琥珀(第二课时)蒙城特校王之峰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目标1、了解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为课文划分了段落,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四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它又有怎样的科学价值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出示课文挂图1.过渡:这块琥珀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非常特殊,也非常漂亮,而且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那么,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一)、了解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1、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一说。学生通过默读,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时,一大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师小结后说,这件事真是偶然、特殊,真是巧极了!2、学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事情真是巧极了?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第7自然段中的“刚”“突然”“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3、指导学生演示:苍蝇和蜘蛛被包在松脂球里的经过。(1)先出示课文挂图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2)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7自然段。(3)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当时那一瞬间的情景。4、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住了,后来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8、9自然段,然后回答:苍蝇和蜘蛛在松脂里开始还挣扎,后来就不动了。教师又问,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找一学生表演,体会“前俯后仰”的意思。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5、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还要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过渡:两只敌对的小虫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这个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呢?(二)、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1、默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松脂球埋在地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变成化石。2、结合板书小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琥珀形成要经过两个阶段: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事情巧,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由松脂球变成琥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松脂球被埋地下,而且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这块琥珀形成的故事生动有趣,科学家想象十分丰富,而且非常科学合理。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过渡:课文中“漫长的时间”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看看课文第一段。三、简要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约摸”是什么意思?“总有一万年了”又是什么意思?“约摸”意思是大概估计。“总有一万年了”意思是最少有一万年,应该有一万多年。2、联系课文第二段中的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