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难点重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课时课型:3课时。文本研习。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禁满腔悲愤;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更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而深思。司马迁为韩信作传,是为了表彰他佐汉破楚的历史功绩:“楚人迫我京索(把我军困在京、索之间),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见《太史公自序》)而对他一再上当,最后被罗织罪名、惨遭杀害的结局,表示无限的惋惜和同情;对刘邦、吕后等人的猜忌残忍,隐约表示愤慨和厌恶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一)、容易读错的字:陈豨蒯通商贾诸母漂盗跖阏与井陉樵苏若虽长大(二)、通假字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2.于是信孰视之3.俯出袴下,蒲伏4.虏魏王,禽夏说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8.东乡坐,西乡对9.兵法右倍山陵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12.上怒曰:“亨之。”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