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④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答案C2.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最初的表现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答案A3.2010年1月31日《档案》节目播出了百年商海系列——绝密档案王开照相馆。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是王炽开,他的照相馆创办于1920年,历经风雨,发展成为近代上海照相业的著名企业,它的发展历程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艰辛历程的缩影。下列关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的一项是()。A.资金、技术都来自西方大国B.得到清政府的支持C.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D.发展比较顺利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过程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故C项正确,也排除D项。民族企业资本来自民间,故排除A项;王开照相馆创办于1920年,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排除B项。答案C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废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D.办报刊,立学会解析梁启超《变法通议》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答案A5.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派势单力孤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荣禄等所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被驳得哑口无言、中途退场,意味着变法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反对变法是站不住脚的,故选A。符合历史潮流、大势所趋并不能说明反动势力小,B错;C是变法的主张,不合题意;D是变法的历史背景,与题干所涉及的场景无关联。答案A6.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罚分以卿衔,准其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解析“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等内容反映出维新派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答案D7.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主要反映了()。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求大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解析百日维新期间,短短百日之内,光绪帝就发布了100多项改革诏令,即题干所述现象“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光绪帝急于求成的心情。答案A8.“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A.早期维新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反对设议院,反对兴民权。因此可判断。答案B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①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走向近代化,包括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民族独立,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