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观小以小窥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第2页以大观小以小窥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解读当今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如何使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学科,还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研究的。本案例试图从操作层面来解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而后出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的那一个音容笑貌。(生自由阅读有关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画重点词句。)师:找到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一个音容笑貌了吗?那怎么读出你的理解呢?先练习一下吧。(生有声有色地反复练读,教室里书声朗朗。)(朗读指导略。)师: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好。那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呢?第4页伯父的神情,这样的方法很好。别的同学也可以学习这一种方法。请大家圈出一个最让你触动的神情或动作,再仔细读读上文中的句子,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些什么?和你的同学议论一下吧。(生圈出重点词后更认真地读上下文思考,稍后与同桌讨论起来,教室里喧哗起来。)师:请你们谈一谈吧!生1:我圈的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车夫连一双鞋也没有,只好赤着脚拉车,所以才会被碎玻璃片扎伤脚,才会淌了一滩血。伯父想,车夫多可怜呀,所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师:你想到了车夫的处境,很好。生2:课文中说车夫的脸“饱经风霜”,这一词就是点明车夫的处境的,是指这个车夫经历了许多的痛苦和磨难。师:是呀,课文中的车夫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与磨难,可仅仅是这些吗?请同学们闭上眼,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像一下,你仿佛又看到这个车夫在经历什么痛苦与磨难?(学生闭眼作思考状,稍后都纷纷举手。)生:我仿佛看到了在狂风暴雨中拉车的车夫,狂风打乱了他的头发,暴雨打湿了他的衣服,他一步一滑,艰难地拉着车。师:同学们了解得还真多,在这样不公平的社会里,黄包车夫过着如此暗无天日的日子。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当时的第5页社会里,过着悲惨生活的只是黄包车夫吗?伯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还在叹什么?生1:伯父虽然看到了一个车夫,但他想到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都像那个黄包车夫那样终年辛苦却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他更憎恨当时的社会。生2:我联系前面的句子,“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人民不可以有言论自由,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章都是从侧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觉得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一下予将劳苦大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他为自己无法改变这个局面而叹气。师:同学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伯父的神情,谈得如此深入,真让老师感动。还有研究伯父动作的吗?生1:我圈的是写伯父动作的,“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我想伯父可能在想,决不能让下一代过这样的痛苦生活了。生2:伯父在想,别让这样的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所以才把手放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师:同学们紧扣伯父的神情动作想像得入情入理,伯父想得可真多呀。从中你感受了一个怎么样的伯父?能评注在这个句子边吗?生(齐):能!(学生迅速拿起笔作批注,教师巡回检查。)第6页以下就是同学们对伯父品质的不同归纳:一个善良的伯父;一个希望下一代幸福生活的伯父;一个一心替劳苦大众着想的伯父;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伯父;【解读】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情绪极为高涨,思维极为活跃。究其原因便是教师在课堂中成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产生了这样积极的学习效应。一、以大观小:在大问题背景下,进行小专题研究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在哪里?一篇课文的研究专题应该由谁来确立?怎样的研究专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并能实现语文多项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案例从操作层面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