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日表彰大会讲话稿坚持人才强市推进科技创新为全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同志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20XX年“3·18”科技活动日表彰大会,这是全市科技界的盛会,也是优秀人才的群英会,更是一次凝聚各方面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型跨越,全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鼓劲会。刚才,大会对**—**年度优秀人才、优秀科技进步奖、优秀专利奖、优秀科技特派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部分优秀人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非常好。在此,受黄伟书记委托,我代表市四家班子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类人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抓好全市科技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一、提高认识,切实推动科技人才为“五个**”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第一,要深刻认识科技与人才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近两年来,我市紧扣“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主题和建设“黔中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定位,围绕建设“五个**”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和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扩展。集聚了瓮福、天福、川恒、国电、西南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和无水氟化氢、二甲基亚砜等50余个循环经济项目,突出打造了瓮福、川恒、天福、蘭鑫石墨等一批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现拥有瓮福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第1页共8页研工作站,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以及**省中低品位磷矿及伴生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技术研究平台。二是各类专利申请提量增质。近两年来,我市专利的申请量为8**件,其中发明专利为497件,实用新型专利为377件,外观设计专利为11件;专利的授权量为330件,其中发明专利为27件,实用新型为271件,外观设计专利为**件,专利申请的量和质同比都有明显提升。三是科技进步指数稳步提升。**年度我市综合科技进步和水平指数为78.6%,比**年上升30.**%;排名全省13名,比**年上升了10位。今年,我市推荐的《含单质硫酸二铵的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等3个项目获州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胡宏、仇晓丰两位同志被命名为黔南州第五批州管专家,刘海、李顺方两位同志荣获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赵高伦同志荣获黔南州推动科教进步先进个人。四是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推进,城镇劳动力人口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百万公众网络学习”活动正常开展,全市科普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素质稳步提升。**年,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普示XX县区(市)”称号,至今,已连续四次获此殊荣。五是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大。打通招才引智“绿色通道”,近两年来通过公开招聘、“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7人,全市拥有人才资源总量达3042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147人。第二,要深刻认识我市科技与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我市的科技与人才现状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发明专利授权量不多,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数较少,不能满足我市“转型提质增效”总量需求。二是高端人才缺乏。全市拥有一定数量的教育、医疗卫生、工业发展类专业人才,但高端人才不足,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技师匮乏,工程建设、旅游发展类人才十分紧缺。三是机制不优。人才培养、引进体系不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不大,个别部门(单位)对人才关心激励不够,对人才挖掘使用不好,人才作用发挥不明第2页共8页显,造成一些人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