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说课人李英莅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克缺乏的理念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力至关重要,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②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性质,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3、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三、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为:(1)实验探究法:(2)合作学习法(3)对比归纳法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活动探究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交流收获优化新知布置作业实践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为什么糖放到水中,糖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结论: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演示品红扩散实验(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通过以上观看,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分子性质1、分子很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交流与讨论活动探究1、神奇魔术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1、神奇魔术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1、神奇魔术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2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神奇魔术学生解密活动探究1、神奇魔术先:浓氨水酚酞反应后:浓氨水扩散实验课本先:魔术实验后:学生亲自解密探究设计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11、、湿衣服为什么能晒干?2、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3、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还是在阴凉处容易干?分子性质: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活动探究3分子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与水混合后,为什么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呢?分子之间间隔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活动探究4分别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想一想: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的间隔有什么关系?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固态固态液态液态气态气态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交流与讨论固态酒精、液态酒精、气态酒精都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分子性质: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我会说1、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2、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