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思考并回答回忆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奠定基础,引发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和体积的几千亿分这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设疑】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所有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运动?想象讨论发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简单记忆使学生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板书】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入】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板书】二、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述】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投影】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教科书第59页图3-16所示)【设疑】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引入并板书】三、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跟着教师画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18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并回答排布的。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探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结论】元素的性质,特点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设疑】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引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的微粒叫什么叫呢?【板书】四、离子【提问】什么叫离子?离子可分为几类?【讲述】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因此,离子可定义为“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提问】请回忆一下,原子用什么符号或示意图表示?离子用什么表示?理解、记忆做练习一回答思考、回答小议后得出:利用表格对比强化元素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当堂巩固以上三个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原子和离子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和记忆【讲解】离子可用离子符号表示,即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注明所带正电荷数或电荷数。例如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分别为Na、Cl、Mg、S、SO4。离子还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设疑】离子和原子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钠离子和钠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小结、归纳】从结构上盾,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在离子中这两个数不等;从电性上盾,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显电性。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因为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引入并板书】五、化合物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