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摘要: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教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呢?本人结合教学实例,谈了三点实践体会。一、巧用学生的话,充分挖掘课堂动态资源。二、善用学生的问,充分利用课堂动态资源。三、活用学生的思,充分调动课堂动态资源。教师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每一个动态生成,必定会在这宝贵的40分钟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使课堂出现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课前教师虽然尽力备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是在猜想、探究、论证等数学实践中形成,它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是稍纵即逝的、可遇不可求的。当教学中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时,它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较强的解读教材能力,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用教学机智去驾驭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更要有目标的调控和组织来挖掘、利用、调动课堂动态资源。这是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又一新的挑战,教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实践体会。一、借用学生的话,充分挖掘课堂动态资源新课程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需要教师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产生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确,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话。例如,课上研究一道题:某学校有5名老师带领88名学生参观科技馆,现有500元钱,够不够?(成人8元,学生票5元)。面对大多数学生列式:“5×8+5×88=480(元)500元>480元答:够用。”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时生1:我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5+88)×5+(8-5)×5。把5名教师假设成5张学生票,先算(5+88)个5元,但因为教师买的成人票每张是8元,因此还要加上5个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它,适时地运用它,用得有效,并且有所悟?于是教师及时地抓住这些话,充分利用来自学生1的资源,巧用这些话,启发学生能不能沿着此生的思路,运用假设法,更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沉思片刻,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生2列式为:8+88×5。这时有学生立即反对道:每张成人8元钱怎么能与88名学生相加呢?同学们的思维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生2解释:这正是我应用了假设法的地方,我把5名老师,每人8元钱假设成8名学生,每人5元钱。将假设的8名学生与实际的88名学生加起来,共是96名学生,再乘以学生票价5元。听了他有力的讲解和论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可见巧用学生的话顺着学生的思路来重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潜力和蕴藏的学习能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能让预设外的生成带来意外的精彩!二、借助学生的问,充分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个学生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和高度概括的特点,往往留给许多孩子难懂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善用学生的问,让数学以有趣、形象的面孔出现,孩子们就会喜欢它,乐于去探究它,就会感到学习数学不是接受、等待、观望,不是一件难事、苦事,其中蕴含了无尽的乐趣与智慧的挑战。例如,教学北师大新课程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小兵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生1:这道题不符合实际师:你们说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