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3、学习课文1——3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二、【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2、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一)导入:1、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2、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师:这是王震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你们知道是用来歌赞谁的吗?)3、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4、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并齐读。【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①自己读、指名读。②交流识字方法。③同学交流: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2)关注下列语句:A标点符号: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打下良好基础。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质疑批注,写下感受。(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理出思路: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3)再次读文,边读边批注,质疑: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3.解疑:学习课文1——3段。(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C朗读。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